区域交通一体化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思路 | 第12-14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3.2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区域交通一体化的理论分析 | 第14-21页 |
2.1 区域交通一体化的内涵及特征 | 第14-17页 |
2.1.1 一体化的定义及特点 | 第14-15页 |
2.1.2 区域交通一体化的概念 | 第15-16页 |
2.1.3 区域交通一体化的内涵 | 第16页 |
2.1.4 区域交通一体化的特征 | 第16-17页 |
2.2 区域交通一体化的发展要求 | 第17-19页 |
2.2.1 交通运输规划建设一体化 | 第17页 |
2.2.2 交通运输运营管理一体化 | 第17-18页 |
2.2.3 交通运输政策一体化 | 第18页 |
2.2.4 交通运输市场一体化 | 第18页 |
2.2.5 交通运输信息一体化 | 第18-19页 |
2.3 区域交通一体化的综合评价 | 第19-20页 |
2.3.1 评价的意义 | 第19页 |
2.3.2 评价的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三章 区域交通一体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 第21-41页 |
3.1 区域交通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 | 第21-23页 |
3.1.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 | 第21-22页 |
3.1.2 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与方法 | 第22-23页 |
3.2 评价指标的选取 | 第23-38页 |
3.2.1 规划建设一体化指标 | 第24-33页 |
3.2.2 运营管理一体化指标 | 第33-36页 |
3.2.3 政策一体化指标 | 第36-37页 |
3.2.4 市场一体化指标 | 第37-38页 |
3.2.5 信息一体化指标 | 第38页 |
3.3 区域交通一体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 第38-4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区域交通一体化综合评价方法 | 第41-53页 |
4.1 确定区域交通一体化综合评价方法 | 第41-43页 |
4.1.1 综合评价的常用方法 | 第41-43页 |
4.1.2 选取区域交通一体化的评价方法 | 第43页 |
4.2 区域交通一体化的模糊综合评价流程 | 第43-51页 |
4.2.1 确定评价因素的层次结构及评价集 | 第44-45页 |
4.2.2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 第45-48页 |
4.2.3 确定评价指标隶属度并建立评价矩阵 | 第48-49页 |
4.2.4 合成模糊综合评价结果矢量 | 第49-51页 |
4.2.5 综合评价结果的量化分析 | 第51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五章 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现状综合评价 | 第53-82页 |
5.1 京津冀区域交通现状分析 | 第53-56页 |
5.1.1 京津冀区域概况 | 第53-54页 |
5.1.2 京津冀区域交通发展现状 | 第54-56页 |
5.2 京津冀区域交通一体化综合评价 | 第56-79页 |
5.2.1 定量指标计算及无量纲化处理 | 第56-68页 |
5.2.2 确定指标隶属度并建立模糊评价矩阵 | 第68-72页 |
5.2.3 各层评价要素的权重计算 | 第72-78页 |
5.2.4 模糊综合评价 | 第78-79页 |
5.3 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 第79-8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2-84页 |
6.1 结论 | 第82-83页 |
6.2 展望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情况 | 第86-88页 |
致谢 | 第88-90页 |
附录A 区域交通一体化评价指标重要度调查 | 第90-96页 |
附录B 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定性评价指标现状调查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