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固有应变法的钢板多加热线感应加热变形预测方法研究
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1 绪论 | 第7-17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7-9页 |
1.2 钢板热加工变形预测的研究现状 | 第9-15页 |
1.2.1 热弹塑性有限元模型 | 第9-10页 |
1.2.2 固有应变法 | 第10-15页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5-16页 |
1.4 小结 | 第16-17页 |
2 固有应变的基础理论 | 第17-43页 |
2.1 固有应变的概念 | 第17-25页 |
2.1.1 三棒模型 | 第18-19页 |
2.1.2 残余塑性变形解析法 | 第19-21页 |
2.1.3 圆盘-弹簧模型 | 第21-24页 |
2.1.4 杆-弹簧模型 | 第24-25页 |
2.2 固有应变的加载方式 | 第25-28页 |
2.2.1 等效载荷法 | 第25-27页 |
2.2.2 固有变形法 | 第27-28页 |
2.2.3 温度载荷法 | 第28页 |
2.3 固有应变法中材料模型的选择研究 | 第28-42页 |
2.3.1 理想弹塑性模型条件下的固有应变 | 第29-34页 |
2.3.2 双线性强化模型条件下的固有应变 | 第34-36页 |
2.3.3 实例验证对比 | 第36-42页 |
2.4 小结 | 第42-43页 |
3 钢板感应加热多场耦合数值模拟研究 | 第43-61页 |
3.1 钢板高频电磁感应加热原理 | 第43-47页 |
3.1.1 感应加热理论 | 第43-46页 |
3.1.2 温度场理论 | 第46页 |
3.1.3 结构变形理论 | 第46-47页 |
3.2 钢板移动式感应加热多场耦合数值模型 | 第47-49页 |
3.3 钢板感应加热的数值模拟和实验验证 | 第49-52页 |
3.4 钢板感应加热固有应变区研究 | 第52-60页 |
3.4.1 钢板未热透情况的固有应变区 | 第53-57页 |
3.4.2 钢板热透情况的固有应变区 | 第57-60页 |
3.5 小结 | 第60-61页 |
4 钢板感应加热过程导致的固有应变和等效载荷 | 第61-74页 |
4.1 感应加热固有应变的计算 | 第61-68页 |
4.1.1 平板感应加热过程中固有应变的计算 | 第61-65页 |
4.1.2 辊弯板感应加热过程中固有应变的计算 | 第65-68页 |
4.2 感应加热固有应变计算的验证 | 第68-70页 |
4.3 钢板感应加热等效载荷法 | 第70-73页 |
4.4 小结 | 第73-74页 |
5 多加热线对钢板感应加热变形的影响 | 第74-87页 |
5.1 多加热线对钢板感应加热变形的影响研究 | 第74-81页 |
5.1.1 实验研究 | 第74-79页 |
5.1.2 数值计算 | 第79-81页 |
5.2 钢板多加热线感应加热固有应变区的研究 | 第81-86页 |
5.3 小结 | 第86-87页 |
6 钢板感应加热变形预测的实验验证 | 第87-98页 |
6.1 钢板单加热线感应加热变形预测验证 | 第87-93页 |
6.1.1 平板感应加热变形预测验证 | 第87-90页 |
6.1.2 辊弯板感应加热变形预测验证 | 第90-93页 |
6.2 钢板多加热线感应加热变形预测验证 | 第93-97页 |
6.3 小结 | 第97-98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98-100页 |
7.1 总结 | 第98-99页 |
7.2 展望 | 第99-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104-105页 |
致谢 | 第105-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