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导言 | 第8-14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8页 |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 | 第8-9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四、主要研究方法 | 第11页 |
五、论文结构 | 第11-14页 |
第一章 2016年股份回购案件大数据分析 | 第14-20页 |
第一节 2016年请求公司收购股权案件综述 | 第14-17页 |
一、案件类型及数量 | 第14-15页 |
二、主要争议焦点 | 第15-17页 |
第二节 2016年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回购案件评析 | 第17-20页 |
一、公司法无法调整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份回购 | 第17页 |
二、股份回购条款效力的司法认定存在分歧 | 第17-19页 |
三、止步于净资产的确认,疏于保护债权人利益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我国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回购制度构建必要性及可行性 | 第20-28页 |
第一节 基本含义及辨析 | 第20-22页 |
一、股份回购的含义 | 第20页 |
二、股份回购与相关概念之辨析 | 第20-22页 |
第二节 立法现状 | 第22-25页 |
一、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回购 | 第22-24页 |
二、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份回购 | 第24-25页 |
第三节 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回购制度构建的必要性 | 第25-26页 |
第四节 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回购制度构建的可行性 | 第26-28页 |
一、未与公司资本原则相悖 | 第26-27页 |
二、不必然违反股东平等原则 | 第27-28页 |
第三章 股份回购制度国外比较考察 | 第28-40页 |
第一节 美国的股份回购制度 | 第28-32页 |
一、“原则允许”的立法模式及渐变式发展 | 第28-29页 |
二、主要制度及评析 | 第29-32页 |
第二节 德国股份回购制度 | 第32-34页 |
一、“原则允许”立法模式及区别式发展 | 第32页 |
二、主要制度及评析 | 第32-34页 |
第三节 日本股份回购制度 | 第34-37页 |
一、“原则允许”的立法模式及突变式发展 | 第34-35页 |
二、主要制度及评析 | 第35-37页 |
第四节 韩国股份回购制度 | 第37-40页 |
一、“原则允许”立法模式及俱进式发展 | 第37-38页 |
二、主要制度及评析 | 第38-40页 |
第四章 我国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回购法律制度的构建 | 第40-48页 |
第一节 股份回购立法模式 | 第40-41页 |
第二节 股份回购的限制条件 | 第41-43页 |
一、财源限制 | 第41-43页 |
二、股份回购的数量限制 | 第43页 |
第三节 股份回购的程序 | 第43-45页 |
一、股份回购决定权的归属 | 第43-44页 |
二、对回购后股份的处理 | 第44-45页 |
第四节 违法回购的法律后果 | 第45-48页 |
一、违法回购的行为效力 | 第45-46页 |
二、违法回购的法律责任 | 第46-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