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航空、航天论文--航空论文--航空发动机(推进系统)论文--发动机原理论文

超声速混合层凹腔隔板的自激振动与掺混特性研究

摘要第11-13页
Abstract第13-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8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5-16页
    1.2 超声速混合层混合增强研究现状第16-20页
        1.2.1 主动混合增强技术研究现状第17-18页
        1.2.2 被动混合增强技术研究现状第18-20页
    1.3 振动诱导混合增强研究现状第20-23页
        1.3.1 强迫振动激励下的混合增强研究现状第20-21页
        1.3.2 自激振动激励下的混合增强研究现状第21-23页
    1.4 振动诱导不稳定涡研究现状第23-26页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6-28页
第二章 实验系统第28-33页
    2.1 实验模型第28-29页
    2.2 超声速混合层风洞第29-31页
    2.3 振动测试系统第31-32页
    2.4 PSI压力扫描阀第32页
    2.5 小结第32-33页
第三章 数值方法第33-44页
    3.1 双向流固耦合方法第33-34页
    3.2 瞬态结构动力学方法第34-35页
    3.3 大涡模拟方法第35-43页
        3.3.1 控制方程第36-38页
        3.3.2 亚格子模型第38页
        3.3.3 数值方法与网格划分第38-39页
        3.3.4 LES对混合层模拟的算例验证第39-42页
        3.3.5 LES对凹腔模拟的算例验证第42-43页
    3.5 小结第43-44页
第四章 隔板的自激振动特性分析第44-63页
    4.1 振动测试数据的预处理方法第44-47页
    4.2 隔板的模态分析第47-49页
        4.2.1 典型隔板模型第47-48页
        4.2.2 隔板的固有频率与振型第48-49页
    4.3 隔板自激振动的原因与响应过程分析第49-52页
        4.3.1 能量机制第49-50页
        4.3.2 反馈机制第50页
        4.3.3 隔板自激振动的定性分析第50-52页
    4.4 隔板自激振动特性的影响因素第52-62页
        4.4.1 约束条件的影响第54-56页
        4.4.2 出口静压压差对自激振动特性的影响第56-58页
        4.4.3 凹腔长深比对隔板自激振动特性的影响第58-60页
        4.4.4 凹腔后缘倾角对隔板自激振动特性的影响第60-62页
    4.5 小结第62-63页
第五章 采用凹腔隔板的超声速平行来流混合层的掺混特性第63-78页
    5.1 采用凹腔隔板的典型流场结构第63-67页
        5.1.1 凹腔对混合层流场结构的影响第63-66页
        5.1.2 凹腔对混合特性的影响第66-67页
    5.2 隔板的凹腔构型参数对掺混特性的影响第67-73页
        5.2.1 凹腔隔板长深比对掺混特性的影响第67-71页
        5.2.2 凹腔后缘倾角对掺混特性的影响第71-72页
        5.2.3 凹腔深度对掺混特性的影响第72-73页
    5.3 凹腔诱导混合增强的机理研究第73-77页
        5.3.1 凹腔剪切层的发展第73-74页
        5.3.2 凹腔影响混合特性的机理分析第74-77页
    5.4 小结第77-78页
结束语第78-81页
    本文主要结论第78-79页
    论文研究的创新点第79页
    今后工作的展望第79-81页
致谢第81-83页
参考文献第83-88页
作者在学位论文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88页
    参加的科研项目第88页
    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重力仪稳定平台机电集成优化设计
下一篇:联合GNSS和地面控制点的分布式InSAR基线确定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