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1 绪论 | 第13-31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3-14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5-25页 |
1.2.1 创新地理学相关研究综述 | 第15-22页 |
1.2.2 区域创新平台相关研究综述 | 第22-24页 |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24-25页 |
1.3 科学问题与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1.3.1 科学问题 | 第25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1.4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 第26-28页 |
1.4.1 数据来源 | 第26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6-28页 |
1.5 技术路线与主要创新点 | 第28-31页 |
1.5.1 技术路线 | 第28-30页 |
1.5.2 主要创新点 | 第30-31页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31-35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31-33页 |
2.1.1 区域创新 | 第31页 |
2.1.2 创新空间 | 第31-32页 |
2.1.3 区域创新平台 | 第32-33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33-35页 |
2.2.1 集聚扩散理论 | 第33页 |
2.2.2 梯度推移理论 | 第33-34页 |
2.2.3 区域空间结构理论 | 第34页 |
2.2.4 核心—边缘理论 | 第34-35页 |
3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创新平台空间格局分异特征分析 | 第35-64页 |
3.1 研究区概况 | 第35-37页 |
3.2 区域创新平台的总体分布态势 | 第37-41页 |
3.3 区域创新平台的等级分布特征 | 第41-44页 |
3.4 区域创新平台的空间集聚特征 | 第44-56页 |
3.4.1 基于点要素的位置分布特征 | 第44-51页 |
3.4.2 基于面要素的数量分布特征 | 第51-56页 |
3.5 区域创新平台的空间异质特征 | 第56-63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4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创新平台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64-82页 |
4.1 区域创新平台建设与布局的驱动因素分析 | 第64-67页 |
4.1.1 经济发展水平 | 第64-65页 |
4.1.2 产业发展状况 | 第65页 |
4.1.3 区域创新投入 | 第65页 |
4.1.4 空间近邻效应 | 第65-66页 |
4.1.5 区域创新环境 | 第66页 |
4.1.6 城镇化发展水平 | 第66-67页 |
4.2 区域创新平台空间分异影响因素的定量测度分析 | 第67-81页 |
4.2.1 指标选取 | 第67页 |
4.2.2 模型构建 | 第67-68页 |
4.2.3 测度实证 | 第68-81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5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创新平台建设布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第82-90页 |
5.1 区域创新平台建设布局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82-85页 |
5.2 区域创新平台建设布局优化对策与建议 | 第85-90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90-93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90-92页 |
6.1.1 区域创新平台空间格局分异特征 | 第90-91页 |
6.1.2 区域创新平台空间分布影响因素 | 第91页 |
6.1.3 区域创新平台建设布局优化策略 | 第91-92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7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7-98页 |
致谢 | 第98-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