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手机文化影响下的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绪论第11-23页
    (一)研究背景第11-12页
    (二)研究意义第12-13页
        1.理论意义第12页
        2.实践意义第12-13页
    (三)相关研究综述第13-18页
        1.手机文化的研究综述第13-15页
        2.价值观的研究综述第15-17页
        3.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研究的综述第17-18页
    (四)研究方法第18-19页
        1.文献研究法第18页
        2.问卷调查法第18页
        3.理论分析法第18-19页
    (五)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点第19页
    (六)核心概念界定第19-23页
        1.文化第19-20页
        2.手机文化第20页
        3.青少年第20页
        4.价值观第20页
        5.青少年价值观第20-23页
一、青少年使用手机的基本情况第23-27页
    (一)手机在青少年中的普及率第23-24页
    (二)青少年手机的来源第24-25页
    (三)青少年使用手机的场所第25页
    (四)青少年使用手机的时长第25-26页
    (五)青少年使用的手机功能第26-27页
二、手机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第27-47页
    (一)手机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的积极影响第27-38页
        1.手机文化丰富青少年学习知识的内容和途径第27-29页
        2.手机文化助推青少年理性消费观的树立第29-30页
        3.手机文化促进青少年形成正确职业理想和职业追求第30-31页
        4.手机文化增强青少年的社交能力,扩大社交范围第31-33页
        5.手机文化帮助青少年思考人生目的和人生意义第33-34页
        6.手机文化提升青少年的道德修养和道德水平第34-36页
        7.手机文化引导青少年尊重生命和珍视生命第36-37页
        8.手机文化培养青少年正确的审美观念第37-38页
    (二)手机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的消极影响第38-47页
        1.手机文化增加部分青少年筛选知识和主动思考的难度第38-39页
        2.手机文化助长部分青少年盲目攀比消费和炫耀性消费第39-40页
        3.手机文化加剧部分青少年职业取向的功利化第40-41页
        4.手机文化弱化部分青少年的人际交往能力第41-42页
        5.手机文化模糊部分青少年对人生理想的思考第42-43页
        6.手机文化影响部分青少年道德境界的提升第43-44页
        7.手机文化扭曲部分青少年的生命价值观第44-45页
        8.手机文化造成部分青少年审美价值观的庸俗化第45-47页
三、手机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消极影响的归因分析第47-53页
    (一)政府相关部门对手机文化的监管不力第47页
    (二)手机运营商及手机服务供应商的社会责任意识不足第47-48页
    (三)学校价值观教育缺乏实效性和针对性第48-49页
    (四)家庭价值观教育的滞后与缺失第49页
    (五)青少年心理发展尚未成熟第49-53页
四、手机文化影响下的青少年价值观教育构建第53-79页
    (一)手机文化影响下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目标第53-57页
        1.知识价值观:认识知识本质,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能力第53页
        2.消费价值观:树立适度消费、理性消费、绿色消费的价值观第53-54页
        3.职业价值观:引导青少年转向关注个人生涯与终身发展第54页
        4.人际价值观:形成包容性和相互理解的交往原则第54-55页
        5.人生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和人生追求第55页
        6.道德价值观:形成基础道德规范,做到知情意行统一第55-56页
        7.生命价值观:形成正确的生命价值信念、信仰和理想第56页
        8.审美价值观:形成共性和个性共存的审美标准第56-57页
    (二)手机文化影响下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理论基础第57-60页
        1.尤里·布朗芬布伦纳:生态系统理论第57-58页
        2.巴克斯特·马格达:自我主导理论第58-60页
    (三)手机文化影响下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原则第60-62页
        1.主体性原则第60-61页
        2.价值共生原则第61页
        3.实践性原则第61-62页
        4.相互合作、共同作用原则第62页
    (四)手机文化影响下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策略第62-79页
        1.政府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力度第63-65页
        2.手机运营商及手机服务供应商强化社会责任第65-67页
        3.学校多措并举,打造适应手机文化的价值观教育第67-75页
        4.关注青少年成长,营造温馨家庭环境第75-77页
        5.青少年要完善自我,形成自主价值取向第77-79页
结语第79-81页
参考文献第81-85页
附录A 手机使用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调查问卷第85-89页
致谢第89-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面临的困境与对策研究--以上海市H高校为例
下一篇:一流学科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