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CT | 第6-8页 |
| 1.文献综述 | 第11-35页 |
| 1.1 尴尬 | 第11-28页 |
| 1.1.1 尴尬的定义 | 第11-13页 |
| 1.1.2 尴尬与其他情绪的区别 | 第13-14页 |
| 1.1.3 尴尬产生的理论模型 | 第14-15页 |
| 1.1.4 尴尬的分类 | 第15-16页 |
| 1.1.5 尴尬的情境研究 | 第16-17页 |
| 1.1.6 尴尬的亲社会功能 | 第17-24页 |
| 1.1.7 尴尬的应对策略 | 第24-28页 |
| 1.2 亲社会行为 | 第28-35页 |
| 1.2.1 亲社会行为的概念 | 第28-29页 |
| 1.2.2 亲社会行为测量 | 第29-30页 |
| 1.2.3 亲社会行为的类型 | 第30-31页 |
| 1.2.4 尴尬与亲社会行为 | 第31-32页 |
| 1.2.5 旁观者对尴尬个体的亲社会行为的相关研究 | 第32-35页 |
| 2.问题提出 | 第35-37页 |
| 2.1 问题提出 | 第35页 |
| 2.2 研究思路 | 第35-36页 |
| 2.3 研究意义 | 第36页 |
| 2.4 研究假设 | 第36-37页 |
| 3.收集尴尬应对策略测量材料 | 第37-41页 |
| 3.1 收集目的 | 第37页 |
| 3.2 被试信息 | 第37-38页 |
| 3.3 收集过程 | 第38-41页 |
| 3.3.1 尴尬情境故事的征集 | 第38页 |
| 3.3.2 尴尬情境故事的选择 | 第38-41页 |
| 4.研究一大学生尴尬应对策略的选择特点分析 | 第41-47页 |
| 4.1 问题提出 | 第41页 |
| 4.2 研究假设 | 第41页 |
| 4.3 研究目的 | 第41页 |
| 4.4 研究方法 | 第41-42页 |
| 4.4.1 研究被试 | 第41-42页 |
| 4.4.2 研究工具 | 第42页 |
| 4.4.3 研究步骤 | 第42页 |
| 4.5 结果分析 | 第42-44页 |
| 4.6 讨论 | 第44-47页 |
| 5.研究二尴尬应对策略对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 第47-55页 |
| 5.1 问题提出 | 第47页 |
| 5.2 研究假设 | 第47页 |
| 5.3 研究目的 | 第47页 |
| 5.4 研究方法 | 第47-49页 |
| 5.4.1 研究被试 | 第47-48页 |
| 5.4.2 研究工具 | 第48-49页 |
| 5.4.3 研究步骤 | 第49页 |
| 5.5 结果分析 | 第49-52页 |
| 5.6 讨论 | 第52-55页 |
| 6.总结 | 第55-59页 |
| 6.1 总体结论 | 第55-57页 |
| 6.1.1 总讨论 | 第55-57页 |
| 6.1.2 结论 | 第57页 |
| 6.2 创新之处 | 第57页 |
| 6.3 不足与展望 | 第57-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5页 |
| 附录 | 第65-71页 |
| 致谢 | 第71-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