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隧道工程论文--隧道观测与试验论文--隧道施工及运用监测论文

重庆轨道交通某隧道施工对地下管线的影响及控制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1.1 概述第10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5页
        1.3.1 地下管线初始应力第11-12页
        1.3.2 管线与周围土体的相互作用第12-13页
        1.3.3 地下管线的破坏模式及允许变形值第13页
        1.3.4 隧道施工引起地下管线的变形分析第13-15页
    1.4 地下管线介绍第15-16页
        1.4.1 城市地下管线的基本介绍第15页
        1.4.2 城市地下管线的特点第15-16页
    1.5 研究内容以及技术路线第16-18页
第二章 地下管线的建模分析第18-29页
    2.1 基于MIDAS/GTS有限元软件数值模拟第18-26页
        2.1.1 建立模型第18-21页
        2.1.2 基本假定第21页
        2.1.3 本构模型第21-22页
        2.1.4 参数选取第22-24页
        2.1.5 边界条件第24页
        2.1.6 施工方法及施工步骤第24-26页
    2.2 管线的失效模式第26-28页
    2.3 隧道开挖对地下管线的影响因素第28页
    2.4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三章 隧道施工对洞顶平行地下管线的影响分析第29-48页
    3.1 围岩变形与抗剪强度对地下管线的影响第29-33页
        3.1.1 围岩的弹性模量对地下管线的影响分析第29-31页
        3.1.2 围岩的黏聚力对地下管线的影响分析第31-32页
        3.1.3 围岩内摩擦角对地下管线的影响分析第32-33页
    3.2 管线和隧道相对位置对地下管线的影响第33-38页
        3.2.1 管线与隧道水平距离的变化对地下管线的影响分析第34-36页
        3.2.2 管线与隧道垂直距离的变化对地下管线的影响分析第36-38页
    3.3 管道参数对地下管线的影响第38-40页
        3.3.1 管道直径对地下管线的影响分析第38-39页
        3.3.2 管道壁厚对地下管线的影响分析第39-40页
    3.4 开挖进尺对地下管线的影响分析第40-47页
    3.5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四章 隧道施工对洞顶垂直地下管线影响分析第48-55页
    4.1 围岩变形与抗剪强度对地下管线的影响第48-50页
        4.1.1 围岩的弹性模量对地下管线的影响分析第48-49页
        4.1.2 围岩的黏聚力对地下管线的影响分析第49-50页
        4.1.3 围岩内摩擦角对地下管线的影响分析第50页
    4.2 管线和隧道相对位置对地下管线的影响第50-52页
    4.3 管道参数对地下管线的影响第52-53页
    4.4 开挖进尺对地下管线的影响第53-54页
    4.5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五章 地表沉降与地下管线变形的实测分析第55-68页
    5.1 工程概况第55-57页
        5.1.1 项目概况第55-56页
        5.1.2 工程现场管线布置情况第56-57页
    5.2 监测目的和依据第57页
        5.2.1 监测目的第57页
        5.2.2 监测依据第57页
    5.3 监测方案原则和内容第57-58页
        5.3.1 监测方案的设计原则第57-58页
        5.3.2 监测内容第58页
    5.4 管线监测方案第58-60页
        5.4.1 直接观测法第59页
        5.4.2 间接观测法第59-60页
    5.5 监测报警值的确定第60-61页
        5.5.1 监控报警值的控制原则第60页
        5.5.2 地下管线的监测报警值第60-61页
        5.5.3 监测点的布设原则第61页
    5.6 实测结果分析第61-67页
        5.6.1 监测数据第63-65页
        5.6.2 管线沉降模拟和实测值的对比分析第65-67页
    5.7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六章 隧道施工对地下管线影响的控制标准及控制措施第68-74页
    6.1 地下管线破坏理论第68-69页
    6.2 地下管线安全性判别及控制标准第69-71页
        6.2.1 地下管线安全性判别方法第69-70页
        6.2.2 重庆地区管线控制标准建议值第70-71页
    6.3 控制措施第71-73页
        6.3.1 主动控制措施第72页
        6.3.2 被动控制措施第72-73页
        6.3.3 工程应用分析第73页
    6.4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74-76页
    7.1 结论第74-75页
    7.2 展望第75-76页
致谢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8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2页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2页
    B.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玄武湖菱洲儿童乐园规划设计研究
下一篇:智慧银行营业空间的室内设计--以徽商银行标准综合支行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