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3页 |
ABSTRACT | 第13-18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9-31页 |
1.1 植物非生物胁迫信号传递的分子机制 | 第19-23页 |
1.1.1 非生物胁迫信号的感知 | 第19-20页 |
1.1.2 非生物胁迫信号的传递 | 第20-23页 |
1.2 植物G蛋白信号途径的研究进展 | 第23-28页 |
1.2.1 植物G蛋白信号途径的主要元件 | 第23-24页 |
1.2.2 植物G蛋白信号途径的功能 | 第24-28页 |
1.3 桑树响应非生物胁迫机制的研究进展 | 第28-31页 |
第二章 引言 | 第31-33页 |
2.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31页 |
2.2 研究内容 | 第31-32页 |
2.3 研究路线 | 第32-33页 |
第三章 桑树盐胁迫转录组学分析 | 第33-65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3-36页 |
3.1.1 供试材料 | 第33页 |
3.1.2 材料处理 | 第33页 |
3.1.3 RNA提取、cDNA文库构建和Illumina测序 | 第33-34页 |
3.1.4 数据组装和数据分析 | 第34页 |
3.1.5 权重共表达分析(WGCNA) | 第34页 |
3.1.6 cDNA第一链合成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 | 第34-36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36-62页 |
3.2.1 RNA-seq测序数据和质量评估 | 第36-37页 |
3.2.2 转录本的功能注释 | 第37-43页 |
3.2.3 差异基因的鉴定 | 第43页 |
3.2.4 离子转运相关基因的分析 | 第43页 |
3.2.5 活性氧(ROS)清除相关基因的分析 | 第43-45页 |
3.2.6 信号识别和传递相关基因的分析 | 第45-47页 |
3.2.7 重要胁迫响应蛋白基因的分析 | 第47页 |
3.2.8 极显著差异基因的分析 | 第47-51页 |
3.2.9 不同品系中盐胁迫差异基因的分析 | 第51页 |
3.2.10 品系间差异基因分析 | 第51-54页 |
3.2.11 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差异表达基因 | 第54页 |
3.2.12 权重共表达网络的构建与分析 | 第54-62页 |
3.3 小结与讨论 | 第62-65页 |
3.3.1 桑树通过多个生理途径响应盐胁迫 | 第62页 |
3.3.2 盐胁迫前处理赋予了植物的胁迫记忆 | 第62-64页 |
3.3.3 G蛋白信号可能是调控植物胁迫响应的重要途径 | 第64-65页 |
第四章 桑树G蛋白信号基因的鉴定、生物信息学与表达模式分析 | 第65-85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65-70页 |
4.1.1 供试材料 | 第65页 |
4.1.2 川桑中G蛋白信号基因的获得 | 第65页 |
4.1.3 总RNA提取和cDNA第一链的合成 | 第65-66页 |
4.1.4 基因克隆 | 第66-68页 |
4.1.5 桑树异三聚体G蛋白信号基因的序列分析 | 第68页 |
4.1.6 酵母双杂交 | 第68-70页 |
4.1.7 不同胁迫处理桑树 | 第70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70-82页 |
4.2.1 桑树G蛋白信号基因的序列鉴定 | 第70页 |
4.2.2 桑树G蛋白信号蛋白的同源性与进化分析 | 第70-76页 |
4.2.3 桑树G蛋白信号蛋白的相互作用分析 | 第76页 |
4.2.4 桑树异三聚体G蛋白信号基因在不同组织中表达分析 | 第76-79页 |
4.2.5 桑树G蛋白信号基因在不同G蛋白效应物处理下的表达分析 | 第79-82页 |
4.3 小结与讨论 | 第82-85页 |
4.3.1 桑树中的G蛋白信号基因与其他陆地植物高度保守 | 第82页 |
4.3.2 桑树G蛋白信号基因的表达能够响应G蛋白效应物 | 第82-83页 |
4.3.3 桑树G蛋白信号基因的表达能够响应非生物胁迫和信号分子 | 第83-85页 |
第五章 桑树G蛋白信号基因的转基因过表达分析 | 第85-99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85-88页 |
5.1.1 供试材料 | 第85页 |
5.1.2 转基因载体过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85页 |
5.1.3 农杆菌转化 | 第85页 |
5.1.4 叶盘法转化烟草 | 第85-86页 |
5.1.5 转基因植株的阳性检测 | 第86页 |
5.1.6 转基因植株的胁迫处理和生理指标检测 | 第86-87页 |
5.1.7 桑树和烟草中的可溶性糖含量测定 | 第87-88页 |
5.1.8 参与RGS内吞相关基因的qRT-PCR分析 | 第88页 |
5.2 结果与分析 | 第88-96页 |
5.2.1 转基因烟草的获得与分子鉴定 | 第88页 |
5.2.2 转基因烟草对盐胁迫和干旱的响应 | 第88-91页 |
5.2.3 参与RGS内吞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 第91-96页 |
5.3 小结与讨论 | 第96-99页 |
5.3.1 G蛋白信号在植物响应干旱和盐胁迫的功能保守 | 第96页 |
5.3.2 葡萄糖和细胞自噬介导G蛋白调控植物响应干旱和盐胁迫 | 第96-99页 |
第六章 桑树MaRACK1的功能分析 | 第99-125页 |
6.1 材料与方法 | 第99-106页 |
6.1.1 供试材料 | 第99页 |
6.1.2 花粉介导法转化拟南芥 | 第99-100页 |
6.1.3 转基因植株的胁迫处理和生理指标检测 | 第100页 |
6.1.4 均一化酵母双杂交文库的构建 | 第100-103页 |
6.1.5 MaRACK1互作蛋白的筛选 | 第103-104页 |
6.1.6 MaRACK1互作蛋白的验证 | 第104页 |
6.1.7 MaRACK1互作蛋白编码基因的qRT-PCR分析 | 第104-105页 |
6.1.8 RACK1与G蛋白和RGS的相互作用分析 | 第105-106页 |
6.2 结果与分析 | 第106-119页 |
6.2.1 过表达MaRACK1的转基因拟南芥对盐胁迫和干旱的响应 | 第106-109页 |
6.2.2 拟南芥基因的表达模式分析 | 第109页 |
6.2.3 MaRACK1蛋白含量检测 | 第109-111页 |
6.2.4 过表达MaRACK1的转基因拟南芥的转录组学分析 | 第111-115页 |
6.2.5 MaRACK1互作蛋白的筛选与表达模式分析 | 第115-118页 |
6.2.6 RACK1与G蛋白信号蛋白的相互作用分析 | 第118-119页 |
6.2.7 MAPK信号途径蛋白与MaRACK1和G蛋白的相互作用分析 | 第119页 |
6.3 小结与讨论 | 第119-125页 |
6.3.1 RACK1负调控植物响应干旱和盐胁迫 | 第119-122页 |
6.3.2 RACK1可能不依赖于G蛋白调控植物响应干旱和盐胁迫 | 第122页 |
6.3.3 植物RACK1响应非生物胁迫的分子机制 | 第122-125页 |
第七章 全文总结 | 第125-129页 |
1、桑树盐胁迫转录组学分析 | 第125页 |
2、桑树G蛋白信号响应非生物胁迫的分子机理研究 | 第125-126页 |
3、桑树RACK1响应非生物胁迫的分子机理研究 | 第126-129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129-131页 |
参考文献 | 第131-139页 |
附录 | 第139-173页 |
在读期间发表成果、参加会议及参研课题 | 第173-175页 |
致谢 | 第175-1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