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6页 |
summary | 第6-8页 |
引言 | 第15-1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7-26页 |
1.1 荒漠草地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1.2 黑果枸杞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1.3 草地土壤理化特性及土壤酶活性研究进展 | 第19-21页 |
1.3.1 草地土壤理化特性研究 | 第19-20页 |
1.3.2 草地土壤酶活性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1.4 草地土壤微生物研究进展 | 第21-26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 第26-30页 |
2.1 研究区自然概况 | 第26-28页 |
2.2 社会经济状况 | 第28页 |
2.3 民勤荒漠草地主要草地类型 | 第28页 |
2.4 研究内容 | 第28-29页 |
2.5 技术路线图 | 第29-30页 |
第三章 民勤不同类型荒漠草地黑果枸杞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研究 | 第30-41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0-32页 |
3.1.1 样地布设 | 第30-31页 |
3.1.2 研究方法 | 第31-32页 |
3.2 数据处理 | 第32-33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33-38页 |
3.3.1 不同类型荒漠草地黑果枸杞群落物种组成及结构特征 | 第33-36页 |
3.3.2 不同类型荒漠草地黑果枸杞群落重要值 | 第36-37页 |
3.3.3 不同类型荒漠草地黑果枸杞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 | 第37-38页 |
3.4 讨论 | 第38-40页 |
3.5 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民勤不同类型荒漠草地黑果枸杞群落土壤物理特性研究 | 第41-53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41-42页 |
4.1.1 样地设置 | 第41页 |
4.1.2 土样采集 | 第41-42页 |
4.1.3 土壤物理指标测定 | 第42页 |
4.1.4 数据处理 | 第42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42-50页 |
4.2.1 土壤物理性质空间变化特征 | 第42-48页 |
4.2.2 土壤物理特性各因子季节变化特征 | 第48-50页 |
4.3 讨论 | 第50-51页 |
4.4 小结 | 第51-53页 |
第五章 民勤不同类型荒漠草地黑果枸杞群落土壤化学特性研究 | 第53-67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53-54页 |
5.1.1 样地设置 | 第53页 |
5.1.2 土样采集 | 第53-54页 |
5.1.3 土壤化学指标测定 | 第54页 |
5.2 数据处理 | 第54页 |
5.3 结果与分析 | 第54-63页 |
5.3.1 土壤养分空间变化特征 | 第54-56页 |
5.3.2 土壤养分季节变化特征 | 第56-63页 |
5.4 讨论 | 第63-66页 |
5.4.1 土壤有机质及氮素变化特征 | 第63页 |
5.4.2 土壤磷素和钾素变化特征 | 第63-64页 |
5.4.3 土壤盐分离子含量变化特征 | 第64-65页 |
5.4.4 土壤化学各因子季节变化特征 | 第65-66页 |
5.5 小结 | 第66-67页 |
第六章 民勤荒漠草地黑果枸杞群落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酶活性研究 | 第67-83页 |
6.1 材料与方法 | 第67-69页 |
6.1.1 样地设置 | 第67-68页 |
6.1.2 土样采集 | 第68页 |
6.1.3 微生物学特性的测定 | 第68页 |
6.1.4 土壤酶活性的测定 | 第68-69页 |
6.2 结果与分析 | 第69-80页 |
6.2.1 不同类型荒漠草地黑果枸杞群落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空间变化特征 | 第69-71页 |
6.2.2 不同类型荒漠草地黑果枸杞群落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季节变化特征 | 第71-73页 |
6.2.3 不同类型荒漠草地黑果枸杞群落土壤酶活性空间变化特征 | 第73-76页 |
6.2.4 不同类型荒漠草地黑果枸杞群落土壤酶活性季节变化特征 | 第76-80页 |
6.3 讨论 | 第80-81页 |
6.3.1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特征 | 第80页 |
6.3.2 土壤酶活性特征 | 第80-81页 |
6.4 结论 | 第81-83页 |
第七章 民勤不同类型荒漠草地黑果枸杞群落土壤根际微生物结构多样性 | 第83-92页 |
7.1 材料与方法 | 第83-84页 |
7.1.1 研究材料 | 第83-84页 |
7.1.2 研究方法 | 第84页 |
7.2 结果与分析 | 第84-90页 |
7.2.1 不同荒漠草地黑果枸杞根际土壤细菌量 | 第84-85页 |
7.2.2 不同荒漠草地黑果枸杞根际土壤真菌量 | 第85-86页 |
7.2.3 不同荒漠草地黑果枸杞根际土壤放线菌量 | 第86-87页 |
7.2.4 不同荒漠草地黑果枸杞根际细菌组成结构 | 第87-89页 |
7.2.5 不同荒漠草地黑果枸杞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总PLFA | 第89页 |
7.2.6 不同荒漠草地黑果枸杞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生长压力指数 | 第89-90页 |
7.3 讨论 | 第90-91页 |
7.4 小结 | 第91-92页 |
第八章 民勤不同类型荒漠草地黑果枸杞群落特征与土壤因子关系 | 第92-109页 |
8.1 数据处理 | 第93页 |
8.2 群落植被与土壤因子间的相互关系 | 第93-97页 |
8.3 不同类型荒漠草地黑果枸杞群落土壤因子PCA分析 | 第97-100页 |
8.4 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因子的关系 | 第100-103页 |
8.5 植被-土壤-微生物间相互关系 | 第103-109页 |
第九章 结论、创新与展望 | 第109-111页 |
9.1 结论 | 第109页 |
9.2 研究特色与创新点 | 第109-110页 |
9.3 展望 | 第110-111页 |
参考文献 | 第111-130页 |
导师简介 | 第130-131页 |
个人简介 | 第131-133页 |
致谢 | 第133-1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