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交通工程与公路运输技术管理论文--交通工程与交通管理论文

基于出租车轨迹的可达性测算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9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6页
        1.2.1 出租车轨迹数据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2 可达性测算研究现状第14-16页
        1.2.3 文献综述总结第16页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6-19页
        1.3.1 研究内容第16-17页
        1.3.2 技术路线第17-19页
第二章 基础理论与轨迹特性分析第19-31页
    2.1 可达性研究范式第19-22页
        2.1.1 可达性概念第19页
        2.1.2 可达性影响因素第19-21页
        2.1.3 可达性特征第21-22页
    2.2 基础模型与常规数据源第22-26页
        2.2.1 可达性基础模型比选第22-25页
        2.2.2 常规数据源局限性分析第25-26页
    2.3 出租车轨迹特性分析第26-29页
        2.3.1 出租车轨迹特性第26页
        2.3.2 出租车载客规律第26-28页
        2.3.3 轨迹字段特性第28-29页
    2.4 本章小结第29-31页
第三章 基于出租车轨迹的可达性测算模型第31-42页
    3.1 模型构建思路第31-33页
        3.1.1 可达性测算基本思路第31-32页
        3.1.2 模型构建流程第32-33页
    3.2 模型指标选取第33-34页
        3.2.1 乘客出行心理分析第33页
        3.2.2 模型指标选取第33-34页
    3.3 模型构建第34-41页
        3.3.1 机会模型第34-38页
        3.3.2 交通阻抗模型第38-40页
        3.3.3 可达性模型第40-41页
    3.4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四章 轨迹处理与可达性测算实现第42-59页
    4.1 轨迹预处理第42-46页
        4.1.1 有效数据筛选第42-43页
        4.1.2 异常数据剔除第43-44页
        4.1.3 地图匹配第44-46页
    4.2 轨迹压缩第46-49页
        4.2.1 轨迹压缩原理第46-47页
        4.2.2 Douglas-Peucker压缩算法改进第47-49页
    4.3 聚类算法比较第49-50页
        4.3.1 DBSCAN算法第49页
        4.3.2 STING网格聚类算法第49-50页
        4.3.3 聚类算法选取第50页
    4.4 机会模型参数提取第50-54页
        4.4.1 提取方法第51-52页
        4.4.2 处理结果及可视化第52-54页
    4.5 交通阻抗模型参数提取第54-58页
        4.5.1 提取方法第54-56页
        4.5.2 处理结果及可视化第56-58页
    4.6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五章 基于出租车轨迹的可达性应用第59-69页
    5.1 研究区域概况及说明第59-63页
        5.1.1 研究区域概况第59-60页
        5.1.2 原始数据说明第60页
        5.1.3 上海市出租车出行分析第60-63页
    5.2 基于可达性的功能用地出行分析第63-66页
        5.2.1 出行分布对比分析第63-65页
        5.2.2 可达性对比分析第65-66页
    5.3 基于可达性的交通服务水平分析第66-68页
        5.3.1 出行分布对比分析第67页
        5.3.2 可达性对比分析第67-68页
    5.4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结论与展望第69-71页
    主要成果第69页
    研究展望第69-71页
参考文献第71-76页
附录第76-7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9-80页
致谢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西部山谷的实测风场特性及其对抖振的影响
下一篇:基于CFD技术的π型主梁流场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