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市政工程论文--排水工程(沟渠工程、下水道工程)论文

基于集对分析的海绵城市建设水平评价指标重要性评判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0页
    1.1 研究背景第14-16页
    1.2 海绵城市建设研究综述第16-18页
        1.2.1 海绵城市建设水平评价研究现状第16-17页
        1.2.2 集对分析在系统评价中的研究现状第17-18页
    1.3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8-19页
        1.3.1 课题研究的目的第18-19页
        1.3.2 课题研究的意义第19页
    1.4 课题研究内容第19-20页
第二章 建立海绵城市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第20-41页
    2.1 海绵城市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流程第20页
    2.2 海绵城市建设概述第20-27页
        2.2.1 海绵城市建设的内涵与意义第20-22页
        2.2.2 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及途径第22-24页
        2.2.3 “海绵体”开发建设第24-27页
    2.3 建立海绵城市建设水平评价指标的选择依据第27-30页
        2.3.1 海绵城市建设评价与绩效考核办法第27页
        2.3.2 相关评价指标体系第27-30页
    2.4 评价指标的选取和说明第30-39页
        2.4.1 “水生态”评价指标第30-33页
        2.4.2 “水环境”评价指标第33-34页
        2.4.3 “水资源”评价指标第34-37页
        2.4.4 “水安全”评价指标第37-38页
        2.4.5 “水管理”评价指标第38页
        2.4.6 “水文化”评价指标第38-39页
    2.5 确定海绵城市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第39-41页
第三章 基于GSPA-IAHP确定海绵城市建设水平评价指标权重第41-53页
    3.1 集对分析理论第41-45页
        3.1.1 集对分析基本原理第41页
        3.1.2 联系度与联系数第41-42页
        3.1.3 集对势第42-44页
        3.1.4 差异不确定系数i的确定方法第44页
        3.1.5 集对分析建模优点第44-45页
    3.2 GSPA-IAHP法确定海绵城市建设水平评价指标的权重第45-49页
        3.2.1 广义集对分析和区间层次分析法的耦合第45页
        3.2.2 基于GSPA-IAHP确定海绵城市建设水平评价指标权重的步骤第45-49页
    3.3 海绵城市建设水平评价指标权重及排序第49-53页
第四章 基于可拓-集对论确定海绵城市建设水平评价指标等级第53-60页
    4.1 可拓-集对论确定海绵城市建设水平评价指标的等级第53-55页
        4.1.1 可拓学理论第53页
        4.1.2 基于可拓-集对论确定海绵城市建设水平评价指标等级的步骤第53-55页
    4.2 海绵城市建设水平评价指标评级与排序第55-60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60-62页
    5.1 结论第60-61页
    5.2 展望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6页
附录 A 海绵城市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层次结构图第66-67页
附录 B 海绵城市建设水平评价指标因素重要性比较数据第67-74页
致谢第74-75页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塔机安全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下一篇:合肥地区散热器低温间歇性供暖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