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房屋建筑设备论文--空气调节、采暖、通风及其设备论文--采暖论文

合肥地区散热器低温间歇性供暖应用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23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第16-1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9-22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9-20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20-22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2-23页
第二章 散热器传热理论及热舒适性理论第23-34页
    2.1 传热过程第23-24页
    2.2 散热器传热第24-26页
        2.2.1 散热器形式第24-26页
        2.2.2 散热器传热过程第26页
    2.3 热舒适性理论第26-32页
        2.3.1 室内热环境概况第26-27页
        2.3.2 影响热舒适性的因素第27-29页
        2.3.3 热舒适方程第29-31页
        2.3.4 热舒适性评价PMV-PPD指标第31-32页
    2.4 本章小结第32-34页
第三章 散热器低温间歇供暖系统实测研究第34-49页
    3.1 实验目的第34页
    3.2 实验方案第34-40页
        3.2.1 实验对象第34-35页
        3.2.2 实验仪器及设备第35-38页
        3.2.3 测点布置第38-40页
        3.2.4 实验内容第40页
    3.3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40-46页
        3.3.1 室内外温湿度对比第40-42页
        3.3.2 室内垂直温度参数分析第42-43页
        3.3.3 围护结构温度参数分析第43-46页
    3.4 经济性分析第46-47页
    3.5 本章小结第47-49页
第四章 室内热环境数值模拟与比较分析第49-68页
    4.1 CFD基本理论第49-51页
        4.1.1 CFD简介第49-50页
        4.1.2 流体流动及换热基本方程第50-51页
    4.2 Airpak软件第51-53页
        4.2.1 Airpak简介及特点第51-52页
        4.2.2 Airpak求解步骤第52页
        4.2.3 物理模型的选择第52-53页
        4.2.4 数学模型的选择第53页
    4.3 室内热环境数值模拟第53-55页
        4.3.1 房间模型第53-54页
        4.3.2 边界条件的处理第54-55页
        4.3.3 网格划分第55页
        4.3.4 松弛因子及收敛标准第55页
    4.4 模拟结果分析与对比第55-65页
        4.4.1 供暖系统启动阶段温度动态分析第56-59页
        4.4.2 室内温度场分布第59-62页
        4.4.3 室内速度场分布第62-64页
        4.4.4 模拟值与实验值对比第64-65页
    4.5 室内热舒适性评价第65-67页
    4.6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68-70页
    5.1 主要结论第68-69页
    5.2 不足与展望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4页
致谢第74-75页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集对分析的海绵城市建设水平评价指标重要性评判
下一篇:武威清源葡萄酒小镇创新规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