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2.1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2.2 实际意义 | 第11页 |
3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 第11-15页 |
3.1 国外相关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3.2 国内相关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3.3 研究进展评述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地理课外作业研究综述 | 第15-18页 |
1 地理课外作业的界定 | 第15页 |
2 地理课外作业的功能 | 第15-16页 |
2.1 复习和巩固课堂已学知识 | 第15-16页 |
2.2 扩展信息来源和拓宽知识面的重要途径 | 第16页 |
2.3 培养和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 第16页 |
2.4 学习效果的有效反馈和评鉴标准 | 第16页 |
3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3.1 文献研究法 | 第16-17页 |
3.2 问卷调查法 | 第17页 |
3.3 对比分析法 | 第17页 |
3.4 经验总结法 | 第17-18页 |
第三章 课外作业现状的调查分析——以芜湖市三个层次学校为例 | 第18-31页 |
1 调查的基本情况 | 第18-19页 |
1.1 调查问卷的编制 | 第18页 |
1.2 调查对象的选择 | 第18-19页 |
2 主要调查数据分析 | 第19-28页 |
2.1 教师访谈记录的数据对比 | 第19-21页 |
2.2 学生问卷调查的数据对比 | 第21-27页 |
2.3 基本结论 | 第27-28页 |
3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8-31页 |
3.1 传统作业模式弊端凸显 | 第28-29页 |
3.2 课堂内外知识衔接和实际运用状况不佳 | 第29-30页 |
3.3 学科地位与学习阶段任务匹配不平衡 | 第30页 |
3.4 地理教师专业化发展局限和教育合力作用薄弱 | 第30-31页 |
第四章 高中地理课外作业优化设计的原则与措施 | 第31-46页 |
1 地理课外作业优化设计原则 | 第31-32页 |
1.1 依据地理学科特征 | 第31页 |
1.2 结合现实情境和时代特征 | 第31-32页 |
1.3 因“生”制宜与彰显学生个性相结合 | 第32页 |
2 地理课外作业优化设计的措施 | 第32-46页 |
2.1 地理课外作业多样性设计 | 第33-35页 |
2.2 地理课外作业情感性设计 | 第35-39页 |
2.3 地理课外作业创新性设计 | 第39-40页 |
2.4 地理课外作业实践性设计 | 第40-43页 |
2.5 地理课外作业反馈机制设计 | 第43-46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6-48页 |
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46页 |
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附录 | 第50-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