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8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9-16页 |
1.2.1 新闻算法的应用和研究 | 第9-12页 |
1.2.2 算法把关的研究 | 第12-15页 |
1.2.3 聚合类新闻客户端的算法把关 | 第15-16页 |
1.3 研究方法、目的、意义及创新点 | 第16-18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3.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6-17页 |
1.3.3 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第2章 把关人理论梳理 | 第18-24页 |
2.1 传统把关人理论 | 第18-21页 |
2.1.1 个人层面 | 第18-20页 |
2.1.2 组织层面 | 第20页 |
2.1.3 社会层面 | 第20-21页 |
2.2 网络把关研究 | 第21-24页 |
第3章 聚合类新闻客户端的算法把关 | 第24-46页 |
3.1 发展背景 | 第24-31页 |
3.1.1 社会:信息过剩,传统把关方式失效 | 第24-26页 |
3.1.2 行业:大众传播负面“麻醉作用”升级 | 第26-27页 |
3.1.3 受众心理:个性化信息需求上升 | 第27-30页 |
3.1.4 技术:个性化推荐系统逐渐成熟 | 第30-31页 |
3.2 算法把关的常见方式 | 第31-42页 |
3.2.1 搜索引擎的算法把关 | 第32-34页 |
3.2.2 社交平台的算法把关 | 第34-37页 |
3.2.3 聚合类新闻客户端的算法把关典型——“今日头条” | 第37-42页 |
3.3 聚合类新闻客户端的算法把关的特征 | 第42-46页 |
3.3.1 把关主体非专业化 | 第42-43页 |
3.3.2 把关对象扩大化、复杂化 | 第43页 |
3.3.3 把关标准——场景、内容、用户偏好、平台优先级 | 第43-44页 |
3.3.4 把关过程隐蔽化和即时化 | 第44-46页 |
第4章 聚合类新闻客户端算法把关的影响 | 第46-59页 |
4.1 积极影响 | 第46-49页 |
4.1.1 对学界:重塑传统的把关模式 | 第46-48页 |
4.1.2 对业界:解放编辑,提高信息把关效率 | 第48页 |
4.1.3 对用户:缓解“信息饥渴症” | 第48-49页 |
4.2 负面影响 | 第49-59页 |
4.2.1 对社会:加剧信息生态环境低质、低俗化 | 第50-53页 |
4.2.2 对传媒业:缺失价值观的判断,扭曲新闻价值内涵 | 第53-56页 |
4.2.3 对网民:赋予用户内容决策权,形成“信息茧房” | 第56-59页 |
第5章 关于聚合类新闻客户端算法把关的建议与思考 | 第59-66页 |
5.1 平台:发挥主体优势,提高算法透明度、新闻专业性 | 第59-61页 |
5.1.1 加强算法把关的透明度 | 第59-60页 |
5.1.2 提高把关人新闻素养和人工把关权限 | 第60-61页 |
5.2 政府:完善法律法规,从严治理网络信息环境 | 第61-64页 |
5.2.1 严格对平台的新闻资质要求 | 第61-63页 |
5.2.2 加强第三方监管,明确“犯错”处罚 | 第63-64页 |
5.3 用户:监督、协助“算法”严把内容“关” | 第64-66页 |
5.3.1 以群体力量监督算法把关 | 第64-65页 |
5.3.2 以个人力量协助内容把关 | 第65-66页 |
结语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