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簇路由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能算法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WSN路由算法的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 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16-17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6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 第18-30页 |
2.1 WSN体系结构 | 第18-20页 |
2.2 WSN节能关键技术 | 第20-22页 |
2.3 典型分簇路由的研究 | 第22-29页 |
2.3.1 LEACH协议 | 第23-26页 |
2.3.2 TEEN协议 | 第26-27页 |
2.3.3 DWEHC协议 | 第27-29页 |
2.4 休眠调度 | 第2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LEACH分簇路由算法的优化设计 | 第30-42页 |
3.1 引言 | 第30页 |
3.2 LEACH协议性能评价及已有改进算法 | 第30-31页 |
3.2.1 LEACH的性能评价 | 第30-31页 |
3.2.2 已有改进算法 | 第31页 |
3.3 改进算法的设计 | 第31-35页 |
3.3.1 改进算法的提出 | 第31-32页 |
3.3.2 改进算法的网络模型 | 第32页 |
3.3.3 改进算法的能耗模型 | 第32-33页 |
3.3.4 影响簇首产生的因素 | 第33-35页 |
3.3.5 多选择传输机制 | 第35页 |
3.4 改进算法的执行过程 | 第35-37页 |
3.4.1 改进算法执行过程 | 第35-36页 |
3.4.2 改进算法具体流程 | 第36-37页 |
3.5 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37-41页 |
3.5.1 仿真参数设置 | 第37-38页 |
3.5.2 仿真结果分析 | 第38-41页 |
3.6 本章小节 | 第41-42页 |
第四章 基于休眠调度的分簇路由算法 | 第42-54页 |
4.1 引言 | 第42页 |
4.2 CRABDS算法的设计 | 第42-47页 |
4.2.1 CRABDS算法的提出 | 第42-43页 |
4.2.2 CRABDS算法的网络模型 | 第43页 |
4.2.3 CRABDS算法的能耗模型 | 第43-44页 |
4.2.4 簇首竞争机制 | 第44-46页 |
4.2.5 冗余判定 | 第46-47页 |
4.3 CRABDS算法的执行过程 | 第47-50页 |
4.3.1 CRABDS算法执行过程 | 第47-49页 |
4.3.2 CRABDS算法具体流程 | 第49-50页 |
4.4 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50-53页 |
4.4.1 仿真参数设置 | 第50-51页 |
4.4.2 仿真结果分析 | 第51-5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五章 基于自适应轮时间的分簇路由算法 | 第54-66页 |
5.1 引言 | 第54页 |
5.2 CRABAWT算法的设计 | 第54-58页 |
5.2.1 CRABAWT算法的提出 | 第54-55页 |
5.2.2 CRABAWT算法的网络模型 | 第55页 |
5.2.3 CRABAWT算法的能耗模型 | 第55页 |
5.2.4 一次成簇机制与自适应轮时间 | 第55-58页 |
5.3 CRABAWT算法的执行过程 | 第58-62页 |
5.3.1 CRABAWT算法执行过程 | 第58-60页 |
5.3.2 CRABAWT算法具体流程 | 第60-62页 |
5.4 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62-65页 |
5.4.1 仿真参数设置 | 第62-63页 |
5.4.2 仿真结果分析 | 第63-6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第66-68页 |
6.1 总结 | 第66-67页 |
6.2 展望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