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具有电催化产氢性能镍、铜、钴和钼配合物的设计、合成与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5页
    1.1 前言第12-13页
    1.2 铁铁氢化酶的研究概述第13-17页
        1.2.1 铁铁氢化酶的活性中心结构第14-15页
        1.2.2 铁铁氢化酶活性中心的化学模拟第15-17页
    1.3 氮膦杂环镍配合物第17-19页
    1.4 多吡啶钼配合物第19-22页
    1.5 钴配合物第22-24页
    1.6 论文选题思路第24-25页
第二章 实验设备与方法第25-28页
    2.1 实验试剂和仪器第25-26页
        2.1.1 实验试剂第25-26页
        2.1.2 实验仪器和设备第26页
    2.2 配合物的表征方法第26-28页
        2.2.1 电化学性能的测试第26-27页
        2.2.2 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第27页
        2.2.3 红外光谱测试第27页
        2.2.4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测试第27-28页
第三章 配合物[MIILA] (M=Ni~(2+)(1);Cu~(2+)(2))和[Co~IL’(py)3][Co~IIL’2] 3 的合成、表征和电催化制氢性能研究第28-62页
    3.1 配合物[NiIILA] 1 的合成、表征和电催化制氢性能研究第28-39页
        3.1.1 配体 2,3-二(2-羟基苯二胺)-2,3-丁二氰(H2LA)的合成第28页
        3.1.2 配合物 [NiIILA] 1 的合成第28-29页
        3.1.3 配合物 [NiIILA] 1 的结构第29-30页
        3.1.4 配合物1的电化学性质第30-31页
        3.1.5 配合物1在DMF中对醋酸的电催化研究第31-33页
        3.1.6 配合物1在水介质中的电催化性能研究第33-39页
    3.2 配合物[CuIILA] 2 的合成、表征和电催化制氢性能研究第39-48页
        3.2.1 配合物 [CuIILA] 2 的合成第39-40页
        3.2.2 配合物 [CuIILA] 2 的结构第40页
        3.2.3 配合物2的电化学性质第40-42页
        3.2.4 配合物2在DMF中对醋酸的电催化研究第42-43页
        3.2.5 配合物2在水介质中的电催化性能研究第43-48页
    3.3 配合物[Co~IL’(py)3][Co~IIL’2] 3 的合成、表征和电催化制氢性能研究第48-60页
        3.3.1 配合物[Co~IL’(py)3][Co~IIL’2] 3 的合成第48-49页
        3.3.2 配合物[Co~IL’(py)3][Co~IIL’2] 3 的结构第49-51页
        3.3.3 配合物3的电化学性质第51-54页
        3.3.4 配合物3在DMF中对醋酸的电催化产氢研究第54-56页
        3.3.5 配合物3在水介质中的电催化产氢研究第56-60页
    3.4 本章小结第60-62页
第四章 配合物[LMo~(VI)(O)_2](L=LB(4);L=LC(5);L=LD(6))的合成、表征和电催化制氢性能研究第62-94页
    4.1 配合物[LBMo~(VI)(O)_2] 4 的合成、表征和电催化制氢性能研究第62-73页
        4.1.1 配体 2-吡啶氨基-N,N-二(2-亚甲基-4,6-二氟苯酚)H2LB合成第62页
        4.1.2 配合物[LBMo~(VI)(O)_2] 4 的合成第62-63页
        4.1.3 配合物 [LBMo~(VI)(O)_2] 4 的结构第63-65页
        4.1.4 配合物4的电化学性质第65-66页
        4.1.5 配合物4在DMF中对醋酸的电催化研究第66-68页
        4.1.6 配合物4在水介质中的电催化性能研究第68-73页
    4.2 配合物[LCMo~(VI)(O)_2] 5 的合成、表征和电催化制氢性能研究第73-84页
        4.2.1 配体 2-吡啶氨基-N,N-二(2-亚甲基4甲氧基6叔丁基酚)H2LC的合成第73页
        4.2.2 配合物 [LCMo~(VI)(O)_2] 5 的合成第73-74页
        4.2.3 配合物 [LCMo~(VI)(O)_2] 5 的结构第74-76页
        4.2.4 配合物5的电化学性质第76-77页
        4.2.5 配合物5在DMF中对醋酸的电催化研究第77-80页
        4.2.6 配合物5在水介质中的电催化性能研究第80-84页
    4.3 配合物[LDMo~(VI)(O)_2] 6 的合成、表征和电催化制氢性能研究第84-92页
        4.3.1 配体(N,N-二甲基)乙二胺-N,N-二(2,4-二氟苯酚)H2LD的合成第84页
        4.3.2 配合物 [LDMo~(VI)(O)_2] 6 的合成第84-85页
        4.3.3 配合物 [LDMo~(VI)(O)_2] 6 的晶体结构第85-86页
        4.3.4 配体H2LD及配合物 [LDMo~(VI)(O)_2] 6 的核磁共振分析第86-87页
        4.3.5 配合物 [LDMo~(VI)(O)_2] 6 的红外光谱分析第87-88页
        4.3.6 配合物6的电化学性质第88-89页
        4.3.7 配合物6在DMF中对醋酸的电催化研究第89-92页
    4.4 本章小结第92-94页
结论与展望第94-96页
参考文献第96-103页
附录第103-10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09-111页
致谢第111-112页
附件第112页

论文共11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功能化碳纳米管/氧化石墨烯载药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肝癌靶向研究
下一篇:溴氧化铋/硫化镉、溴氧化铋/硫化铋异质结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