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末端为烷基链的盘状及香蕉型联酰胺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凝胶性研究

内容提要第4-6页
中文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40页
    1.1 低分子量有机凝胶概述第14-21页
        1.1.1 基于氢键的低分子量有机凝胶体系第15-18页
        1.1.2 基于π-π作用的低分子量有机凝胶体系第18-21页
    1.2 影响低分子量有机凝胶结构与性质的因素第21-38页
        1.2.1 凝胶因子结构对凝胶结构与性质的影响第21-23页
        1.2.2 制备条件对低分子量有机凝胶结构与性质的影响第23-38页
    1.3 本论文设计思想第38-40页
第二章 盘状联酰胺衍生物的合成与凝胶性研究第40-62页
    2.1 引言第40-41页
    2.2 BP8-A的合成与分子结构表征第41-43页
    2.3 BP8-A的凝胶性研究第43-53页
        2.3.1 BP8-A的凝胶能力及其凝胶的热力学稳定性第43-45页
        2.3.2 BP8-A的分子间相互作用研究第45-50页
        2.3.3 BP8-A干凝胶形貌及结构研究第50-53页
    2.4 甲醇诱导BP8-A溶液的凝胶化第53-59页
        2.4.1 凝胶行为与甲醇定量关系第53-54页
        2.4.2 甲醇诱导BP8-A凝胶化的干凝胶形貌及润湿性第54-56页
        2.4.3 甲醇诱导BP8-A凝胶化的凝胶因子间相互作用第56-57页
        2.4.4 甲醇诱导BP8-A凝胶化的凝胶因子堆积方式第57-59页
    2.5 讨论第59-60页
    2.6 小结第60-62页
第三章 香蕉型联酰胺衍生物的合成与凝胶性研究第62-84页
    3.1 引言第62-63页
    3.2 BPN-C系列分子的合成与结构表征第63-68页
    3.3 BP6-C与BP8-C的凝胶性第68-80页
        3.3.1 BP8-C在溶液中的自组装行为研究第70-72页
        3.3.2 BP6-C与BP8-C在醇溶剂中的干凝胶形貌第72-74页
        3.3.3 BPn-C干凝胶的分子堆积方式研究第74-77页
        3.3.4 BPn-C凝胶的热力学稳定性第77-78页
        3.3.5 BP6-C与BP8-C凝胶的力学性质第78-80页
    3.4 讨论第80-81页
    3.5 小结第81-84页
第四章 香蕉型联酰胺衍生物的凝胶动力学第84-112页
    4.1 引言第84-85页
    4.2 保温温度对BP8-C凝胶的影响研究第85-93页
        4.2.1 保温温度对BP8-C干凝胶形貌的影响第85-88页
        4.2.2 保温温度对BP8-C干凝胶凝胶因子堆积模式的影响第88-93页
    4.3 BP8-C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温度依赖性研究第93-96页
    4.4 温度对BP8-C凝胶动力学过程影响研究第96-110页
        4.4.1 BP8-C凝胶的成核率及生长速率第96-103页
        4.4.2 基于Dickinson模型和Avrami模型的BP8-C凝胶动力学行为研究第103-110页
    4.5 小结第110-112页
第五章 香蕉型联酰胺衍生物的相转变行为研究第112-126页
    5.1 引言第112-114页
    5.2 BP8-C的液晶性第114-115页
    5.3 BP8-C干凝胶的相转变行为第115-119页
    5.4 BP8-C干凝胶相转变行为差异的机理研究第119-125页
        5.4.1 溶剂分子与凝胶因子BP8-C分子间相互作用第120-122页
        5.4.2 BP8-C干凝胶相转变过程中的分子间相互作用第122-123页
        5.4.3 BP8-C干凝胶各向同性态中凝胶因子间氢键作用第123-125页
    5.5 小结第125-126页
第六章 结论第126-128页
附图第128-132页
附录-仪器设备第132-134页
参考文献第134-148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48-150页
致谢第150-151页

论文共1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纤维素酶系PT-box Linker的功能研究和新型β-糖苷酶的性质研究
下一篇:新型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化质谱方法在生物样品快速和高灵敏检测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