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市场论文

基金投资者顾客专业度对顾客忠诚的影响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19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4-16页
        1.1.1 研究背景第14-15页
        1.1.2 研究意义第15-16页
    1.2 研究内容第16页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第16-19页
        1.3.1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3.2 研究框架第17-19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9-34页
    2.1 服务主导逻辑理论第19-23页
        2.1.1 服务主导逻辑理论的成因第19-20页
        2.1.2 服务主导逻辑理论的发展第20-21页
        2.1.3 基于服务主导逻辑的顾客资源研究第21-23页
    2.2 顾客专业度第23-28页
        2.2.1 顾客专业度的定义第23-24页
        2.2.2 顾客专业度的维度第24-25页
        2.2.3 顾客专业度对感知价值的研究第25-26页
        2.2.4 顾客专业度对顾客忠诚的研究第26-28页
    2.3 感知价值第28-30页
        2.3.1 感知价值的定义第28页
        2.3.2 感知价值的维度第28-29页
        2.3.3 感知价值对顾客忠诚的研究第29-30页
    2.4 顾客忠诚第30-32页
        2.4.1 顾客忠诚的定义第30页
        2.4.2 顾客忠诚的维度第30-31页
        2.4.3 顾客忠诚的相关研究第31-32页
    2.5 感知风险第32-33页
        2.5.1 感知风险的定义与维度第32-33页
        2.5.2 感知风险的调节作用研究第33页
    2.6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三章 模型构建与研究假设第34-41页
    3.1 模型构建第34-36页
    3.2 研究假设第36-39页
        3.2.1 顾客专业度和感知价值第36-37页
        3.2.2 顾客专业度和顾客忠诚第37页
        3.2.3 感知价值和顾客忠诚第37-38页
        3.2.4 顾客专业度、感知价值和顾客忠诚度第38页
        3.2.5 感知风险的调节作用第38-39页
    3.3 本章小结第39-41页
第四章 研究设计第41-55页
    4.1 变量的操作性定义及测量第41-44页
        4.1.1 顾客专业度的定义及测量第41-42页
        4.1.2 感知价值的定义及测量第42-43页
        4.1.3 顾客忠诚的定义及测量第43页
        4.1.4 感知风险的定义及测量第43-44页
    4.2 样本选择及数据收集第44-45页
    4.3 统计分析方法第45-47页
    4.4 问卷的预测性分析第47-54页
        4.4.1 预测试信度分析第47-50页
        4.4.2 预测试效度分析第50-54页
    4.5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五章 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第55-81页
    5.1 问卷回收与样本特征分析第55-57页
        5.1.1 问卷发放与回收第55-56页
        5.1.2 样本数据特征分析第56-57页
        5.1.3 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第57页
    5.2 探索性因子分析第57-61页
    5.3 正式调研信度分析第61-64页
    5.4 正式调研效度分析第64-72页
    5.5 研究假设检验第72-80页
        5.5.1 顾客专业度对感知价值影响的假设检验第72-75页
        5.5.2 顾客专业度对顾客忠诚影响的假设检验第75-78页
        5.5.3 感知价值中介效应的假设关系检验第78-80页
    5.6 本章小结第80-81页
第六章 结果讨论与启示第81-89页
    6.1 假设检验结果总结第81页
    6.2 研究结果与讨论第81-84页
        6.2.1 顾客专业度对感知价值的影响第81-82页
        6.2.2 顾客专业度对顾客忠诚的影响第82-83页
        6.2.3 感知价值对顾客忠诚的影响第83页
        6.2.4 感知价值的中介作用第83-84页
        6.2.5 感知风险的调节作用第84页
    6.3 理论贡献与管理建议第84-87页
        6.3.1 理论贡献第84-85页
        6.3.2 管理建议第85-87页
    6.4 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第87页
    6.5 本章小结第87-89页
结论第89-91页
参考文献第91-104页
附录第104-11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10-111页
致谢第111-112页
附件第112页

论文共11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上市公司主动退市制度研究--以中小股东权益保护为视角
下一篇:勤谦中医养生会所商业计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