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1 前言 | 第9-17页 |
1.1 选题依据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2.2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1.3.1 对救济性权利概念的相关研究 | 第11-12页 |
1.3.2 对运动员的权利保护的相关研究 | 第12-13页 |
1.3.3 对救济权调解解决途径的相关研究 | 第13页 |
1.3.4 对救济权体育仲裁制度的相关研究 | 第13-15页 |
1.3.5 对救济权诉讼手段的相关研究 | 第15-17页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7-20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17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17-20页 |
2.2.1 文献资料法 | 第17页 |
2.2.2 问卷调查法 | 第17-18页 |
2.2.3 个案分析法 | 第18-19页 |
2.2.4 数理统计法 | 第19-20页 |
3 竞技体育运动员救济权现状研究 | 第20-27页 |
3.1 吉林省竞技体育运动员对救济权的了解情况调查 | 第20页 |
3.2 吉林省竞技体育运动员权利受侵害频率调查 | 第20-21页 |
3.3 吉林省竞技体育运动员权利保障现状调查 | 第21-23页 |
3.3.1 吉林省竞技体育运动员受教育权现状调查 | 第22-23页 |
3.3.2 吉林省竞技体育运动员公平竞争权现状调查 | 第23页 |
3.3.3 吉林省竞技体育运动员身体健康权现状调查 | 第23页 |
3.4 吉林省竞技体育运动员救济途径现状调查 | 第23-25页 |
3.4.1 吉林省竞技体育运动员寻求行业内部调解委员会现状调查 | 第23-24页 |
3.4.2 吉林省竞技体育运动员诉讼机制解决体育纠纷现状调查 | 第24-25页 |
3.5 吉林省竞技体育运动员维权现状调查 | 第25-27页 |
4 竞技体育运动员救济权缺失的主要原因 | 第27-33页 |
4.1 竞技体育运动员救济权立法滞后 | 第27页 |
4.2 缺乏保障运动员权利的内部救济途径 | 第27-29页 |
4.3 个案分析....缺失专门性解决体育纠纷的司法程序 | 第29-31页 |
4.4 运动员受教育权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 第31-33页 |
5 对竞体育运动员救济途径提出可行性对策 | 第33-40页 |
5.1 内部救济 | 第33-34页 |
5.1.1 在体育行会内部设立调解委员会 | 第33页 |
5.1.2 在省市或俱乐部运动队设立运动员保障基金 | 第33-34页 |
5.2 外部救济 | 第34-40页 |
5.2.1 完善体育领域立法 | 第34-35页 |
5.2.2 强化运动员权利救济司法程序的便捷性、迅速性和专业化 | 第35-37页 |
5.2.3 司法解决与体育行会内部解决相协调 | 第37页 |
5.2.4 建立专门的体育仲裁制度 | 第37-38页 |
5.2.5 强化对竞技体育运动员受教育权的保障 | 第38-40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40-42页 |
6.1 结论 | 第40页 |
6.2 建议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附录 | 第44-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