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依据 | 第11-17页 |
| 1.1.1 大兴安岭地区花岗岩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1.1.2 存在问题 | 第13-17页 |
| 1.2 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7-18页 |
| 1.2.1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 1.2.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7-18页 |
| 1.3 项目依托及完成工作量 | 第18-19页 |
| 1.3.1 本论文依托的项目 | 第18页 |
| 1.3.2 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 第18-19页 |
|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9-29页 |
| 2.1 研究区地层 | 第20-26页 |
| 2.1.1 古生界石炭系下统莫尔根河组(C_1m) | 第21-24页 |
| 2.1.2 中生界侏罗系中统塔木兰沟组(J_2t) | 第24-25页 |
| 2.1.3 中生界侏罗系上统满克头鄂博组(J_3mk) | 第25页 |
| 2.1.4 中生界侏罗系上统玛尼吐组(J_3mn) | 第25-26页 |
| 2.1.5 中生界白垩系下统白音高老组(K_1b) | 第26页 |
| 2.1.6 中生界白垩系下统梅勒图组(K_1m) | 第26页 |
| 2.1.7 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河漫滩堆积(Qh~(fp)) | 第26页 |
| 2.1.8 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洪积扇(Qh~(pal)) | 第26页 |
| 2.2 研究区侵入岩 | 第26-27页 |
| 2.3 研究区构造 | 第27-29页 |
| 2.3.1 新账房-索图罕断裂带 | 第28页 |
| 2.3.2 大其哈拉-索图罕断裂带 | 第28页 |
| 2.3.3 毕力格-吉源林场断裂带 | 第28-29页 |
| 第3章 吉源岩体的地质特征 | 第29-31页 |
| 3.1 岩体的分布情况 | 第29-30页 |
| 3.2 岩相学特征 | 第30-31页 |
| 第4章 吉源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 | 第31-38页 |
| 4.1 分析方法 | 第31页 |
| 4.2 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31-36页 |
| 4.2.1 花岗闪长岩 | 第31页 |
| 4.2.2 二长花岗岩 | 第31-36页 |
| 4.3 微量、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36-38页 |
| 第5章 吉源岩体的同位素年代学分析 | 第38-43页 |
| 5.1 分析方法 | 第38页 |
| 5.2 锆石U-Pb定年结果 | 第38-43页 |
| 第6章 讨论 | 第43-56页 |
| 6.1 岩体的形成时代 | 第43-44页 |
| 6.2 岩石类型确定 | 第44-46页 |
| 6.3 岩浆演化与源区性质 | 第46-51页 |
| 6.4 形成构造背景 | 第51-56页 |
| 结论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6页 |
| 作者简介及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6-67页 |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