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克拉通东北部板石沟地区新太古代花岗质岩石成因与地质意义
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选题依据 | 第11-13页 |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3-14页 |
1.3 研究思路与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4-15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1.3.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5页 |
1.4 本论文依托的科研项目与工作量 | 第15-17页 |
1.4.1 本论文依托的科研项目 | 第15-16页 |
1.4.2 主要工作量 | 第16-17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7-23页 |
2.1 大地构造位置 | 第17页 |
2.2 区域地层 | 第17-20页 |
2.3 区域岩浆岩 | 第20-21页 |
2.4 区域构造 | 第21-22页 |
2.5 区域矿产 | 第22-23页 |
第3章 地质特征 | 第23-29页 |
3.1 野外地质特征 | 第23-25页 |
3.2 取样位置及岩相学特征 | 第25-29页 |
3.2.1 取样位置 | 第25页 |
3.2.2 英云闪长质片麻岩 | 第25-27页 |
3.2.3 奥长花岗岩 | 第27-29页 |
第4章 地球化学特征 | 第29-36页 |
4.1 测试方法 | 第29页 |
4.2 地球化学特征 | 第29-36页 |
4.2.1 英云闪长质片麻岩 | 第29-33页 |
4.2.2 奥长花岗岩 | 第33-35页 |
4.2.3 小结 | 第35-36页 |
第5章 年代学特征 | 第36-49页 |
5.1 测试方法 | 第36-37页 |
5.1.1 锆石年代学 | 第36页 |
5.1.2 同位素分析 | 第36-37页 |
5.2 测试结果 | 第37-49页 |
5.2.1 英云闪长质片麻岩 | 第37-38页 |
5.2.2 锆石Hf同位素 | 第38页 |
5.2.3 奥长花岗岩 | 第38-40页 |
5.2.4 锆石Hf同位素 | 第40-49页 |
第6章 讨论 | 第49-60页 |
6.1 TTG岩类成因 | 第49-53页 |
6.2 地质意义 | 第53-60页 |
6.2.1 研究区TTG岩浆热事件 | 第53-57页 |
6.2.2 岩石形成时代的确定 | 第57-58页 |
6.2.3 形成的构造背景 | 第58-60页 |
第7章 吉南板石沟地区太古宙地壳演化 | 第60-61页 |
第8章 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74页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