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一、国外研究成果 | 第12-13页 |
二、国内研究成果 | 第13-15页 |
三、文献评述 | 第15-16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一、文献研究法 | 第16页 |
二、比较研究法 | 第16页 |
第四节 研究创新点 | 第16-17页 |
第五节 研究技术路线图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 第18-25页 |
第一节 基本概念 | 第18-20页 |
一、人事档案 | 第18页 |
二、高校人事档案 | 第18-19页 |
三、高校人事档案管理 | 第19-20页 |
第二节 基本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20-23页 |
一、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产生背景 | 第20-21页 |
二、新公共服务理论的理论基础 | 第21-22页 |
三、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主要内容 | 第22-23页 |
第三节 新公共服务理论对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影响 | 第23-25页 |
一、赋予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新内涵 | 第24页 |
二、构建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新理念 | 第24页 |
三、拓展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新方向 | 第24-25页 |
第三章 福建省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现状分析 | 第25-33页 |
第一节 福建省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基本情况 | 第25-27页 |
一、福建省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总体概况 | 第25-26页 |
二、福建省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调查 | 第26-27页 |
第二节 福建省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主要措施 | 第27-30页 |
一、改版人事档案,开展审核工作 | 第27-29页 |
二、组织全省性培训,开展数字档案共享 | 第29-30页 |
第三节 福建省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取得的成效 | 第30-33页 |
一、完善大批不规范档案,对造假行为起到震慑作用 | 第31页 |
二、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 第31页 |
三、进一步保障公共利益 | 第31-33页 |
第四章 新公共服务视角下福建省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问题及成因 | 第33-39页 |
第一节 新公共服务视角下福建省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现存问题 | 第33-36页 |
一、归档材料不齐全,与多样化需求相矛盾 | 第33-34页 |
二、内容失真,数据服务水平低 | 第34-35页 |
三、“人档分离”严重,信息价值待开发 | 第35-36页 |
第二节 导致福建省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服务水平较低的原因 | 第36-39页 |
一、管理观念陈旧 | 第36-37页 |
二、缺乏科学管理机制 | 第37-38页 |
三、管理专业化程度低 | 第38-39页 |
第五章 国内外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经验借鉴 | 第39-47页 |
第一节 国外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情况 | 第39-40页 |
第二节 国内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情况 | 第40-44页 |
一、重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 | 第40-41页 |
二、健全规章制度,完善服务机制 | 第41-44页 |
第三节 对福建省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启示 | 第44-47页 |
一、建立跨部门监督机制,重视决策问责制 | 第44-45页 |
二、保障人权 | 第45页 |
三、建立大学档案中心,开拓服务领域 | 第45-47页 |
第六章 基于新公共服务理论的福建省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创新路径 | 第47-56页 |
第一节 树立面向公共服务的新理念 | 第47-50页 |
一、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 第47-48页 |
二、动态管理和服务理念 | 第48-49页 |
三、以使用者为核心的服务理念 | 第49-50页 |
第二节 构建面向公共服务的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新模式 | 第50-52页 |
一、确保信息齐全准确 | 第50-51页 |
二、保证基础,完善程序 | 第51-52页 |
第三节 开创面向公共服务的高校人事档案服务体系 | 第52-56页 |
一、建立教职工个人电子信息数据库,延伸服务深度 | 第52-53页 |
二、开发省级高校教师电子信息服务平台,拓展服务范围 | 第53-56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致谢 | 第62-64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