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学校管理论文

基于新公共服务理论的福建省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0-12页
        一、研究背景第10-11页
        二、研究意义第11-12页
    第二节 文献综述第12-16页
        一、国外研究成果第12-13页
        二、国内研究成果第13-15页
        三、文献评述第15-16页
    第三节 研究方法第16页
        一、文献研究法第16页
        二、比较研究法第16页
    第四节 研究创新点第16-17页
    第五节 研究技术路线图第17-18页
第二章 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第18-25页
    第一节 基本概念第18-20页
        一、人事档案第18页
        二、高校人事档案第18-19页
        三、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第19-20页
    第二节 基本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第20-23页
        一、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产生背景第20-21页
        二、新公共服务理论的理论基础第21-22页
        三、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主要内容第22-23页
    第三节 新公共服务理论对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影响第23-25页
        一、赋予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新内涵第24页
        二、构建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新理念第24页
        三、拓展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新方向第24-25页
第三章 福建省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现状分析第25-33页
    第一节 福建省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基本情况第25-27页
        一、福建省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总体概况第25-26页
        二、福建省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调查第26-27页
    第二节 福建省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主要措施第27-30页
        一、改版人事档案,开展审核工作第27-29页
        二、组织全省性培训,开展数字档案共享第29-30页
    第三节 福建省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取得的成效第30-33页
        一、完善大批不规范档案,对造假行为起到震慑作用第31页
        二、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第31页
        三、进一步保障公共利益第31-33页
第四章 新公共服务视角下福建省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问题及成因第33-39页
    第一节 新公共服务视角下福建省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现存问题第33-36页
        一、归档材料不齐全,与多样化需求相矛盾第33-34页
        二、内容失真,数据服务水平低第34-35页
        三、“人档分离”严重,信息价值待开发第35-36页
    第二节 导致福建省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服务水平较低的原因第36-39页
        一、管理观念陈旧第36-37页
        二、缺乏科学管理机制第37-38页
        三、管理专业化程度低第38-39页
第五章 国内外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经验借鉴第39-47页
    第一节 国外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情况第39-40页
    第二节 国内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情况第40-44页
        一、重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第40-41页
        二、健全规章制度,完善服务机制第41-44页
    第三节 对福建省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启示第44-47页
        一、建立跨部门监督机制,重视决策问责制第44-45页
        二、保障人权第45页
        三、建立大学档案中心,开拓服务领域第45-47页
第六章 基于新公共服务理论的福建省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创新路径第47-56页
    第一节 树立面向公共服务的新理念第47-50页
        一、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第47-48页
        二、动态管理和服务理念第48-49页
        三、以使用者为核心的服务理念第49-50页
    第二节 构建面向公共服务的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新模式第50-52页
        一、确保信息齐全准确第50-51页
        二、保证基础,完善程序第51-52页
    第三节 开创面向公共服务的高校人事档案服务体系第52-56页
        一、建立教职工个人电子信息数据库,延伸服务深度第52-53页
        二、开发省级高校教师电子信息服务平台,拓展服务范围第53-56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56-58页
参考文献第58-62页
致谢第62-64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学生家庭道德责任的培育价值及实现途径
下一篇:福建省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问题研究--以ZZKJ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