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引言 | 第9-10页 |
1.2 滚压成形的介绍 | 第10-11页 |
1.2.1 多道次滚压成形的原理 | 第10页 |
1.2.2 环件滚压成形过程 | 第10-11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4 本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4-15页 |
1.5 本文研究的内容 | 第15-16页 |
第2章 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6-29页 |
2.1 引言 | 第16页 |
2.2 滚压成形原理 | 第16-17页 |
2.3 复杂截面圆环多道次滚压成形工艺分析 | 第17-18页 |
2.4 大变形弹塑性基础理论 | 第18-22页 |
2.4.1 屈服准则 | 第18-19页 |
2.4.2 正交流动准则 | 第19页 |
2.4.3 强化法则 | 第19-20页 |
2.4.4 材料的加载、中性变载与卸载 | 第20页 |
2.4.5 应力应变增量本构 | 第20-21页 |
2.4.6 虚位移原理与最小势能原理 | 第21-22页 |
2.5 弹塑性有限元求解 | 第22-26页 |
2.5.1 虚功率原理 | 第22-23页 |
2.5.2 弹塑性大变形增量的基本方程 | 第23-24页 |
2.5.3 弹塑性有限元格式及解法 | 第24-26页 |
2.6 有限元模拟软件ABAQUS | 第26-28页 |
2.6.1 ABAQUS软件平台介绍 | 第26-27页 |
2.6.2 显式算法分析方式 | 第27页 |
2.6.3 隐式与显式算法对比 | 第27-28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环件多道次滚压成形过程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29-40页 |
3.1 引言 | 第29页 |
3.2 复杂截面圆环滚压有限元模型建立及关键技术处理 | 第29-36页 |
3.2.1 算法的选择 | 第29页 |
3.2.2 几何模型的建立 | 第29-30页 |
3.2.3 模型的装配 | 第30-31页 |
3.2.4 材料属性的定义 | 第31-32页 |
3.2.5 单元选择与网格划分 | 第32-33页 |
3.2.6 接触边界条件的处理 | 第33页 |
3.2.7 动态载荷(Load)边界的处理 | 第33-34页 |
3.2.8 质量放大技术 | 第34-35页 |
3.2.9 圆环多道次滚压成形三维有限元模型 | 第35-36页 |
3.3 有限元模型的验证 | 第36-39页 |
3.3.1 理论评估 | 第36-37页 |
3.3.2 实验验证 | 第37-3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4章 薄壁复杂截面环件多道滚压成形过程分析 | 第40-53页 |
4.1 引言 | 第40页 |
4.2 研究思路与计算条件 | 第40-41页 |
4.2.1 模拟计算条件 | 第40页 |
4.2.2 塑性行为研究 | 第40-41页 |
4.3 环件滚压成形过程应力应变变化分析 | 第41-52页 |
4.3.1 环件应力变化分析 | 第41-46页 |
4.3.2 环件应变变化分析 | 第46-5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5章 成形参数对环件滚压成形不均匀变形行为的影响 | 第53-61页 |
5.1 引言 | 第53页 |
5.2 研究思路 | 第53页 |
5.3 从动辊与环件间摩擦系数对壁厚极值与不均匀度的影响 | 第53-56页 |
5.4 驱动辊与环件间摩擦系数对壁厚极值与不均匀度的影响 | 第56-58页 |
5.5 导向动辊与环件间摩擦对不均匀变形的影响 | 第58-59页 |
5.6 从动辊进给速度对环件不均匀变形的影响 | 第59-60页 |
5.7 驱动辊转速对环件不均匀变形程度的影响 | 第60页 |
5.8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