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7页 |
1.1 引言 | 第8页 |
1.2 选题的依据、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1.3 钛合金概述 | 第9-12页 |
1.3.1 钛的合金元素及其分类 | 第9页 |
1.3.2 钛合金的组织与性能 | 第9-11页 |
1.3.3 钛合金的锻造工艺 | 第11-12页 |
1.4 钛合金的超塑性 | 第12-13页 |
1.4.1 超塑性变形时组织特征 | 第12页 |
1.4.2 TC21合金的超塑性 | 第12-13页 |
1.5 钛合金的热处理工艺 | 第13-16页 |
1.5.1 热处理工艺简述 | 第13-14页 |
1.5.2 热处理对TC21合金组织的影响 | 第14-16页 |
1.6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及实验方法 | 第17-24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7-18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18-23页 |
2.2.1 超塑性变形方案 | 第18-20页 |
2.2.2 热处理工艺方案 | 第20-23页 |
2.3 检测及分析方法 | 第23-24页 |
第3章 TC21合金的超塑性变形行为研究 | 第24-39页 |
3.1 引言 | 第24页 |
3.2 TC21合金的超塑性能 | 第24-26页 |
3.3 TC21合金真应变应力曲线 | 第26-28页 |
3.4 超塑性变形对显微组织的影响 | 第28-31页 |
3.4.1 变形温度对显微组织的影响 | 第28-30页 |
3.4.2 应变速率对显微组织的影响 | 第30-31页 |
3.5 流动应力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31-37页 |
3.5.1 TC21合金变形激活能的计算 | 第31-34页 |
3.5.2 流变应力-应变本构方程 | 第34-35页 |
3.5.3 本构模型修正 | 第35-3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4章 热处理参数对超塑性变形后TC21合金组织的影响 | 第39-54页 |
4.1 引言 | 第39页 |
4.2 热处理温度对TC21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 | 第39-48页 |
4.2.1 第一重热处理温度对TC21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 | 第39-41页 |
4.2.2 第二重热处理温度对TC21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 | 第41-42页 |
4.2.3 第三重热处理温度对TC21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 | 第42-43页 |
4.2.4 第一、二重热处理温度对热处理最终组织的影响 | 第43-48页 |
4.3 冷却速率对TC21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 | 第48-52页 |
4.3.1 第一重冷却速率对TC21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 | 第48-51页 |
4.3.2 第二重冷却速率对TC21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 | 第51-5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5章 热处理对不同变形条件下TC21合金组织的影响 | 第54-69页 |
5.1 引言 | 第54页 |
5.2 三重热处理对TC21合金超塑性拉伸后组织的影响 | 第54-57页 |
5.2.1 三重热处理对不同拉伸温度下组织的影响 | 第54-55页 |
5.2.2 三重热处理对不同拉伸速率下组织的影响 | 第55-57页 |
5.3 三重热处理对TC21合金超塑性压缩后组织的影响 | 第57-63页 |
5.3.1 不同超塑性压缩温度对组织的影响 | 第57-59页 |
5.3.2 三重热处理过程对TC21合金组织的演变 | 第59-61页 |
5.3.3 三重热处理对不同变形温度下组织的影响 | 第61-63页 |
5.4 双重退火对TC21合金超塑性压缩后组织的影响 | 第63-68页 |
5.4.1 双重退火对不同变形温度下组织的影响 | 第63-67页 |
5.4.2 不同热处理制度对TC21超塑性变形组织影响的对比 | 第67-6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6.1 结论 | 第69-70页 |
6.2 展望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