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 第11-13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3-15页 |
1.4 主要工作量 | 第15-16页 |
第二章 低场核磁共振冻融法表征非常规油气储层岩石孔径分布的方法体系 | 第16-26页 |
2.1 低场核磁共振冻融法基本原理 | 第16-17页 |
2.2 孔径分布计算过程 | 第17-21页 |
2.2.1 原始核磁共振信号强度的温度修正 | 第17-20页 |
2.2.2 核磁共振信号强度与探针液体的关系 | 第20-21页 |
2.2.3 孔径分布计算 | 第21页 |
2.3 低场核磁共振冻融法的探针液体 | 第21-22页 |
2.4 探针液体冻融过程的选择 | 第22-23页 |
2.5 核磁共振的脉冲序列 | 第23-24页 |
2.6 低场核磁共振冻融法的温度计划 | 第24页 |
2.7 低场核磁共振冻融法表征非常规油气储层岩石孔径分布的方法体系 | 第24-25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低场核磁共振冻融法表征非常规油气储层岩石孔径分布的适用性研究 | 第26-34页 |
3.1 样品基本地质特征 | 第26-28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28页 |
3.3 实验结果与对比分析 | 第28-32页 |
3.4 讨论与评价 | 第32-3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四章 八甲基环四硅氧烷探针液体在致密砂岩孔径表征中的应用 | 第34-52页 |
4.1 八甲基环四硅氧烷探针液体的基本性质及在NMRC测量中核磁共振行为 | 第34-39页 |
4.1.1 八甲基环四硅氧烷的基本性质 | 第34页 |
4.1.2 水、环己烷与OMCTS的核磁共振行为对比 | 第34-36页 |
4.1.3 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在低场核磁共振冻融分析过程中的温度间隔 | 第36-37页 |
4.1.4 八甲基环四硅氧烷的K_(GT)值 | 第37-39页 |
4.2 实验样品的基本特征 | 第39-40页 |
4.2.1 致密砂岩样品基本特征 | 第39页 |
4.2.2 标准孔隙样品基本特征 | 第39-40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40页 |
4.4 致密砂岩样品岩石学特征 | 第40-41页 |
4.5 NMRC-OMCTS与N_2-LPAI测试标样的结果对比 | 第41-42页 |
4.6 NMRC-OMCTS与MICP测量致密砂岩样品的结果对比 | 第42-51页 |
4.6.1 MICP的测试结果 | 第42-43页 |
4.6.2 NMRC-OMCTS测试结果 | 第43-45页 |
4.6.3 NMRC-Water、NMRC-OMCTS与MICP测量致密砂岩样品的孔径分布对比 | 第45-51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低场核磁共振冻融法测试精度的影响因素 | 第52-59页 |
5.1 制样大小的影响 | 第52-53页 |
5.2 探针液体的K_(GT)值对孔径分布的影响 | 第53-54页 |
5.3 冻融过程对岩石孔隙结构的影响 | 第54-56页 |
5.4 金属矿物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 第56-5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