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老旧电梯安全监管问题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概念界定 | 第14页 |
1.3.1 老旧电梯 | 第14页 |
1.3.2 老旧电梯改造 | 第14页 |
1.4 理论依据 | 第14-16页 |
1.4.1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14-15页 |
1.4.2 协同治理理论 | 第15-16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第二章 中山市老旧电梯安全监管现状 | 第18-26页 |
2.1 中山市老旧电梯现状与发展趋势 | 第18-22页 |
2.1.1 中山市在用老旧电梯现状 | 第18-21页 |
2.1.2 中山市老旧电梯发展趋势 | 第21-22页 |
2.2 中山市老旧电梯安全监管主要存在的问题 | 第22-25页 |
2.2.1 政府监管力量薄弱 | 第22-23页 |
2.2.2 行业协会功能作用发挥不明显 | 第23页 |
2.2.3 维保市场发展不完善 | 第23-24页 |
2.2.4 老旧电梯维修改造困难 | 第24-25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中山市老旧电梯安全监管问题的原因剖析 | 第26-36页 |
3.1 老旧电梯安全保障法律和标准滞后 | 第26-28页 |
3.1.1 法律法规滞后 | 第26-27页 |
3.1.2 标准体系不健全 | 第27-28页 |
3.2 政府行政监管手段落后 | 第28-29页 |
3.3 电梯行业协会发育不完善 | 第29页 |
3.4 企业维保责任落实不到位 | 第29-33页 |
3.4.1 电梯使用管理单位管理不到位 | 第29-30页 |
3.4.2 电梯维保企业维保不到位 | 第30-33页 |
3.5 社会公众缺乏电梯安全意识 | 第33页 |
3.5.1 公众缺少电梯安全使用常识 | 第33页 |
3.5.2 公众缺少电梯安全监督意识 | 第33页 |
3.6 老旧电梯维修改造力度不足 | 第33-34页 |
3.6.1 老旧电梯安全评估缺乏主动性 | 第33-34页 |
3.6.2 老旧电梯维修改造费用分摊分歧大 | 第34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四章 国外老旧电梯安全监管经验借鉴 | 第36-43页 |
4.1 美国老旧电梯监管经验 | 第36-38页 |
4.1.1 美国电梯法律法规与行政监管 | 第36-37页 |
4.1.2 美国电梯技术标准 | 第37-38页 |
4.2 英国老旧电梯监管经验 | 第38-39页 |
4.2.1 英国电梯法律法规与行政监管 | 第38-39页 |
4.2.2 英国电梯技术标准 | 第39页 |
4.3 德国老旧电梯监管经验 | 第39-41页 |
4.3.1 德国电梯法律法规与行政监管 | 第39-40页 |
4.3.2 德国电梯技术标准 | 第40-41页 |
4.4 国外老旧电梯安全监管启示 | 第41-42页 |
4.4.1 对老旧电梯改造的启示 | 第41页 |
4.4.2 对老旧电梯改造费用分摊的启示 | 第41-42页 |
4.4.3 对安全事故赔付的启示 | 第4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五章 完善中山市老旧电梯安全监管的对策 | 第43-52页 |
5.1 健全老旧电梯法律和标准体系 | 第43-44页 |
5.2 强化老旧电梯行政监管 | 第44-46页 |
5.2.1 提高政府监管部门监察效能 | 第44-45页 |
5.2.2 强化电梯事故救助保障 | 第45-46页 |
5.3 加强电梯行业协会建设 | 第46-47页 |
5.3.1 培育发展电梯行业协会 | 第46-47页 |
5.3.2 开展电梯行业自律建设 | 第47页 |
5.4 规范老旧电梯维保市场发展 | 第47-48页 |
5.4.1 落实安全管理主体责任 | 第47-48页 |
5.4.2 加强电梯维保质量监管 | 第48页 |
5.4.3 推行维保市场信息公开 | 第48页 |
5.5 引导公众参与老旧电梯安全监督 | 第48-49页 |
5.6 完善老旧电梯维修改造工作机制 | 第49-52页 |
5.6.1 建立老旧电梯安全评估机制 | 第49页 |
5.6.2 加强电梯检验检测机构建设 | 第49-50页 |
5.6.3 畅通老旧电梯更新改造资金筹措渠道 | 第50-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附录:访谈提纲 | 第55-5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附件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