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0-14页 |
第1章 公私合作制(PPP)概述 | 第14-21页 |
1.1 公私合作制(PPP)的定义与特征 | 第14-16页 |
1.1.1 定义 | 第14-15页 |
1.1.2 特征 | 第15-16页 |
1.2 公私合作制(PPP)的运作模式 | 第16-19页 |
1.2.1 外包类 | 第16-17页 |
1.2.2 特许经营类 | 第17-18页 |
1.2.3 私有化类 | 第18-19页 |
1.3 公私合作制(PPP)的制度优势 | 第19-21页 |
1.3.1 引入社会资本,减轻地方政府财政负担 | 第19-20页 |
1.3.2 提高公共设施建设效率,改善公共服务提供水平 | 第20-21页 |
第2章 我国开展PPP项目的法律问题分析 | 第21-34页 |
2.1 缺少系统性的PPP基本法 | 第21-23页 |
2.2 PPP项目监管机制不健全 | 第23-25页 |
2.2.1 监管主体内部权责不明、分工不清 | 第23-24页 |
2.2.2 行政监管主体权力分散、多重监管 | 第24-25页 |
2.3 PPP项目的招投标问题分析 | 第25-27页 |
2.4 PPP项目政府保证法律问题分析 | 第27-28页 |
2.4.1 政府保证与行政管理角色二元化 | 第27页 |
2.4.2 政府提供担保方式的现实问题 | 第27-28页 |
2.5 PPP项目用地法律问题分析 | 第28-30页 |
2.6 政府部门法治意识有待提高 | 第30-32页 |
2.6.1 政府信守契约意识不够 | 第30-32页 |
2.6.2 权力寻租现象时有发生 | 第32页 |
2.7 涉及特许经营的PPP项目争议解决问题 | 第32-34页 |
第3章 PPP项目法律问题的对策 | 第34-42页 |
3.1 构建系统性的PPP基本法 | 第34-35页 |
3.2 建立健全的PPP项目监管机制 | 第35-37页 |
3.2.1 设立独立的监管机构 | 第35-36页 |
3.2.2 加强社会监管体系建设 | 第36-37页 |
3.3 完善招投标法律规则 | 第37页 |
3.4 政府保证的理性运用 | 第37-38页 |
3.5 细化PPP项目土地补贴规则 | 第38页 |
3.6 提升政府法治意识 | 第38-40页 |
3.6.1 立法规范政府部门信用建设 | 第38-39页 |
3.6.2 重塑政府角色预防权力寻租 | 第39-40页 |
3.7 明确不同法律关系下的救济途径 | 第40-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