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0-18页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 第11-15页 |
三、研究框架及方法 | 第15-16页 |
四、研究问题及创新 | 第16-18页 |
第一章 信息技术范式形成的背景及理论演化 | 第18-28页 |
第一节 卡斯特的学术研究轨迹 | 第18-20页 |
第二节 信息技术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 第20-24页 |
一、信息技术革命的起源与发展 | 第20-22页 |
二、信息技术革命发生的原因 | 第22-24页 |
第三节 信息技术范式的理论演化 | 第24-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第二章 卡斯特的信息技术范式分析 | 第28-43页 |
第一节 理论视角 | 第28-30页 |
第二节 概念界定 | 第30-32页 |
一、信息技术范式 | 第30-31页 |
二、网络社会 | 第31-32页 |
第三节 基本假设 | 第32-35页 |
一、总体假设:技术变革引起范式转换,并带来新的技术 | 第32-34页 |
二、关于网络社会的假设:走向全球的公民社会 | 第34页 |
三、关于媒体、生物学的假设:聚合的趋势 | 第34-35页 |
第四节 核心特征 | 第35-39页 |
一、信息是信息技术革命的原料 | 第35-36页 |
二、新技术效果普遍可及,扩展知识创新的范围 | 第36-37页 |
三、特定技术逐渐聚合为高度整合的系统 | 第37-38页 |
四、使用新技术的系统或关系蕴含网络化逻辑 | 第38-39页 |
五、信息技术范式以弹性为基础 | 第39页 |
第五节 总体结论 | 第39-41页 |
一、一个新技术范式——信息技术范式形成 | 第40页 |
二、一个新社会结构——网络社会浮现 | 第40-41页 |
三、网络社会的扩张:移动网络社会的到来 | 第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三章 卡斯特的信息技术范式评价 | 第43-55页 |
第一节 卡斯特信息技术范式思想的价值 | 第43-47页 |
一、正视媒介技术决定论立场 | 第43-45页 |
二、为信息化建设提供前瞻性指导 | 第45-46页 |
三、一位社会学者的使命和人文关怀 | 第46-47页 |
第二节 卡斯特信息技术范式的局限 | 第47-50页 |
一、定义的模糊性与内容表达的抽象性 | 第47-48页 |
二、理论的庞杂性与观点碎片化 | 第48页 |
三、经验与结论的适用性有待扩充 | 第48-49页 |
四、对新技术及其范式的负面效应讨论不足 | 第49-50页 |
第三节 检视与启示:中国语境下的信息技术范式 | 第50-54页 |
一、卡斯特信息技术范式下的中国样本 | 第50-51页 |
二、卡斯特信息技术范式对中国的启示 | 第51-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结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附件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