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22页 |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9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9-12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3.1 文献法 | 第12-13页 |
1.3.2 观察法 | 第13页 |
1.3.3 访谈法 | 第13页 |
1.4 核心概念及概念辨析 | 第13-15页 |
1.4.1 小组教学 | 第13-14页 |
1.4.2 小学数学小组教学 | 第14页 |
1.4.3 分组教学 | 第14-15页 |
1.5 理论基础 | 第15-22页 |
1.5.1 社会互动理论 | 第15-16页 |
1.5.2 主体性理论 | 第16-18页 |
1.5.3 建构主义理论 | 第18-22页 |
第2章 小学数学小组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2-32页 |
2.1 小学数学小组教学现状 | 第22-26页 |
2.1.1 教师访谈情况分析 | 第23-25页 |
2.1.2 学生访谈情况分析 | 第25-26页 |
2.2 小学数学小组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 第26-30页 |
2.2.1 旧的师生观不适应小组教学授课模式 | 第26-27页 |
2.2.2 教学内容呈现形式和小组教学模式相脱节 | 第27-28页 |
2.2.3 学习小组的组建缺乏科学性 | 第28-30页 |
2.2.4 对小组教学的评价不够及时和完善 | 第30页 |
2.3 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30-32页 |
2.3.1 学生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较弱 | 第30-31页 |
2.3.2 教师关于小组教学的理解与实践执行力不够 | 第31页 |
2.3.3 数学科组关于小组教学的政策制定不够完整 | 第31-32页 |
第3章 实现小学数学小组教学高效实施的具体对策 | 第32-52页 |
3.1 构建交互主体性师生关系 | 第32-35页 |
3.1.1 强化学生合作意识和能力 | 第32-33页 |
3.1.2 教师扮演引导者的角色 | 第33-35页 |
3.2 不同课型采用不同的小组教学模式 | 第35-43页 |
3.2.1 新知探究课的小组教学模式 | 第36-38页 |
3.2.2 巩固练习课的小组教学模式 | 第38-41页 |
3.2.3 复习提升课的小组教学模式 | 第41-43页 |
3.3 学习小组的建设与发展 | 第43-50页 |
3.3.1 学习小组的划分 | 第43页 |
3.3.2 设置合理的小组规模和结构 | 第43-44页 |
3.3.3 小组长的选拔培训 | 第44-45页 |
3.3.4 小组文化建设 | 第45页 |
3.3.5 针对不同学龄阶段小组建设与管理 | 第45-50页 |
3.4 建立促发进展的小组教学评价模式 | 第50-52页 |
3.4.1 学生评价 | 第50-51页 |
3.4.2 教学工作评价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5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