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两国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比较研究
摘要 | 第2-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导言 | 第12-18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2页 |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 | 第12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四、主要研究方法 | 第15页 |
五、论文结构 | 第15-16页 |
六、论文主要创新与不足 | 第16-18页 |
第一章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概述 | 第18-23页 |
第一节 突发事件的概念、特征、分类 | 第18-20页 |
一、突发事件的概念 | 第18-19页 |
二、突发事件的特征 | 第19页 |
三、突发事件的分类 | 第19-20页 |
第二节 应急处置的概念、特征和原则 | 第20-23页 |
一、应急处置概念的提出 | 第20-21页 |
二、应急处置的特征 | 第21页 |
三、应急处置的原则 | 第21-22页 |
四、对应急处置体系的基本认识 | 第22-23页 |
第二章 我国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分析 | 第23-34页 |
第一节 我国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 第23-25页 |
一、我国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央总体预案 | 第23-24页 |
二、我国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地方总体预案 | 第24-25页 |
第二节 我国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体制 | 第25-26页 |
一、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体制的概念 | 第25页 |
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组织机构 | 第25-26页 |
三、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组织机构的运行体制 | 第26页 |
第三节 我国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 | 第26-30页 |
一、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的概念 | 第26-27页 |
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应对机制 | 第27-30页 |
三、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针对性机制 | 第30页 |
第四节 我国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法制 | 第30-34页 |
一、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法制的概念 | 第30-31页 |
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法制的特征 | 第31页 |
三、我国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法制建设 | 第31-34页 |
第三章 日本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分析 | 第34-43页 |
第一节 日本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体制 | 第34-38页 |
一、中央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组织机构 | 第35-36页 |
二、地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组织机构 | 第36-38页 |
第二节 日本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 | 第38-39页 |
一、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的基本框架 | 第38页 |
二、中央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运行机制 | 第38-39页 |
三、地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运行机制 | 第39页 |
第三节 日本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法制 | 第39-43页 |
一、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法制建设 | 第40-41页 |
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根本法一《灾害对策基本法》 | 第41-43页 |
第四章 中日两国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经验比较研究 | 第43-51页 |
第一节 中日两国应急处置中枢指挥系统之比较 | 第43-46页 |
一、日本的中枢指挥系统建设 | 第43页 |
二、我国的中枢指挥系统建设 | 第43-44页 |
三、中日两国中枢指挥系统的差异 | 第44-46页 |
第二节 中日两国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法制比较 | 第46-48页 |
一、日本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法制 | 第46-47页 |
二、我国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法制 | 第47页 |
三、中日两国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法制的差异 | 第47-48页 |
第三节 中日两国国民灾害意识的比较研究 | 第48-51页 |
一、日本国民灾害意识 | 第48-49页 |
二、我国国民灾害意识 | 第49-50页 |
三、中日两国国民灾害意识之差异 | 第50-51页 |
第五章 日本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 第51-55页 |
第一节 建立强有力的中枢指挥系统 | 第51-52页 |
一、完善中央应急处置指挥机构设置 | 第51页 |
二、设置地方应急处置指挥机构 | 第51-52页 |
第二节 建构完善系统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法律 | 第52-53页 |
一、坚持依法治国方略 | 第52页 |
二、增强我国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法律的可操作性 | 第52-53页 |
第三节 增强国民的灾害意识 | 第53-55页 |
一、培养国民心理承受能力和灾害意识 | 第53页 |
二、强化建筑物的防灾抗灾性能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