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共产党论文--党的建设论文--党的基层工作论文

上海市“两新”组织党建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研究--以南京西路街道为例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9页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第9-11页
        (一)选题的背景第9-10页
        (二)选题的意义第10-11页
    二、文献综述第11-17页
        (一)国外研究综述第11-14页
        (二)国内研究综述第14-17页
    三、研究方法、研究目的以及研究不足第17-19页
        (一)研究方法第17页
        (二)研究目的第17页
        (三)研究不足第17-19页
第二章 上海市“两新”组织党建融入社会治理体系的理论基础与现实动力第19-28页
    一、上海市“两新”组织党建融入社会治理体系的理论基础第19-24页
        (一)社会治理理论第19-21页
        (二)社区建设理论第21-22页
        (三)政党与社会关系理论第22-24页
    二、上海市“两新”组织党建融入社会治理体系的现实动力第24-28页
        (一)外部环境变化第24-25页
        (二)社会治理体系创新的需要第25-26页
        (三)基层党建整合的需要第26-28页
第三章 南京西路街道“两新”组织党建融入社会治理发展阶段及特点第28-40页
    一、南京西路街道“两新”组织党建融入社会治理的发展阶段第28-31页
        (一)起步阶段第28-29页
        (二)建设阶段第29-30页
        (三)发展阶段第30-31页
    二、南京西路街道“两新”组织党建融入社会治理现状第31-35页
        (一)社区体制机制调整优化第32-33页
        (二)社会资源整合良好第33-35页
    三、南京西路街道“两新”组织党建融入社会治理特点第35-40页
        (一)网格化管理第35-36页
        (二)规范化建设第36-37页
        (三)项目化参与第37-40页
第四章 南京西路街道“两新”组织党建融入社会治理中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40-49页
    一、体制层面第40-42页
        (一)规划布局方面第40-41页
        (二)人力财力方面第41-42页
        (三)规范流程方面第42页
    二、策略层面第42-45页
        (一)共建共享方面第42-43页
        (二)工作方法方面第43-44页
        (三)资源整合方面第44-45页
    三、机制层面第45-46页
        (一)合作机制方面第45页
        (二)协商机制方面第45-46页
    四、产生问题的原因第46-49页
        (一)权威性和约束力薄弱第46页
        (二)吸引力和凝聚力较不足第46-47页
        (三)认可度和参与度较弱第47-49页
第五章 上海市“两新”组织党建融入社会治理体系的对策与建议第49-56页
    一、规划党建融入社会治理体系的整体布局第49-51页
        (一)在党建层面建立强有力的规划目标第49-50页
        (二)在街道层面建立人力财力的保障统筹第50页
        (三)提升组织队伍的绩效管理规范化水平第50-51页
    二、拓展党建融入社会治理体系的创新手段第51-54页
        (一)将双向服务的有机纳入基层社会第51-52页
        (二)多元丰富的治理载体融入第52-53页
        (三)立体式整合基层治理资源第53-54页
    三、加强党建融入社会治理体系的机制保障第54-56页
        (一)建立双赢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第54页
        (二)建立可操作的多方参与机制第54-56页
第六章 结语第56-58页
参考文献第58-64页
致谢第64-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日两国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比较研究
下一篇:氟化铁/C复合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及其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