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安全影响评价的滨海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研究--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1 滨海城市生态安全意义重大 | 第9页 |
1.1.2 滨海城市生态脆弱特征明显 | 第9页 |
1.1.3 道路系统生态安全影响凸显 | 第9-10页 |
1.2 研究内容与视角 | 第10页 |
1.3 相关概念阐述 | 第10-12页 |
1.3.1 滨海城市 | 第10-11页 |
1.3.2 生态安全格局 | 第11页 |
1.3.3 道路生态学 | 第11-12页 |
1.4 研究方法与框架 | 第12-14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4.2 研究框架 | 第12-14页 |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4页 |
1.5.1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1.5.2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研究基础 | 第15-26页 |
2.1 国内外道路生态学的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2.1.1 国外道路生态学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2.1.2 国内道路生态学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2.2 我国道路交通规划价值导向的演变 | 第17-25页 |
2.2.1 我国道路交通规划发展历程 | 第17-19页 |
2.2.2 我国道路交通规划不同阶段的价值导向 | 第19-21页 |
2.2.3 道路交通规划价值观念的转变 | 第21-25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滨海城市道路系统的生态安全影响分析 | 第26-42页 |
3.1 滨海城市生态安全格局 | 第26-30页 |
3.1.1 滨海城市景观生态系统主要特征 | 第26-27页 |
3.1.2 滨海城市景观生态系统构成要素 | 第27-29页 |
3.1.3 滨海城市生态安全格局分析 | 第29-30页 |
3.2 道路系统的生态安全影响机制 | 第30-31页 |
3.2.1 道路系统的直接作用影响 | 第31页 |
3.2.2 道路系统的间接作用影响 | 第31页 |
3.2.3 道路系统的累积作用影响 | 第31页 |
3.3 道路系统对滨海城市的生态安全影响 | 第31-38页 |
3.3.1 道路对生物种群与栖息环境的影响 | 第32-33页 |
3.3.2 道路对理化环境的破坏 | 第33-34页 |
3.3.3 道路对河流水系的影响 | 第34-35页 |
3.3.4 道路对海岸及海洋环境的影响 | 第35-36页 |
3.3.5 道路对土地利用的改变 | 第36-37页 |
3.3.6 道路对景观格局的破坏 | 第37-38页 |
3.4 道路系统生态安全影响的作用因子 | 第38-41页 |
3.4.1 道路位置 | 第38-39页 |
3.4.2 道路密度 | 第39页 |
3.4.3 道路表面积 | 第39-40页 |
3.4.4 道路影响域 | 第40-4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天津滨海新区道路系统的生态安全影响评价 | 第42-65页 |
4.1 研究区概况 | 第42-48页 |
4.1.1 地理区位 | 第42页 |
4.1.2 自然环境 | 第42-44页 |
4.1.3 城市发展 | 第44-45页 |
4.1.4 道路系统 | 第45-48页 |
4.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 第48-49页 |
4.2.1 数据来源 | 第48页 |
4.2.2 研究方法 | 第48-49页 |
4.3 道路系统对滨海新区土地利用的改变 | 第49-59页 |
4.3.1 研究指标及涵义 | 第49-50页 |
4.3.2 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 | 第50-53页 |
4.3.3 道路影响域土地利用变化 | 第53-56页 |
4.3.4 道路系统的驱动作用分析 | 第56-59页 |
4.4 道路系统对滨海新区景观格局的影响 | 第59-63页 |
4.4.1 研究指标及涵义 | 第59页 |
4.4.2 研究区景观格局变化 | 第59-60页 |
4.4.3 道路影响域景观格局变化 | 第60-61页 |
4.4.4 道路系统的驱动作用 | 第61-6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五章 基于生态安全的滨海新区道路系统规划策略 | 第65-77页 |
5.1 生态安全视角下道路系统规划原则 | 第65-66页 |
5.1.1 生态适宜原则 | 第65页 |
5.1.2 集约建设原则 | 第65-66页 |
5.1.3 协调平衡原则 | 第66页 |
5.2 基于生态安全的道路系统规划框架 | 第66-69页 |
5.2.1 基于学科交叉的复合工作框架 | 第66-67页 |
5.2.2 基于不同尺度的生态规划策略 | 第67页 |
5.2.3 基于智慧技术的评估反馈机制 | 第67-68页 |
5.2.4 基于滨海防灾的安全保障体系 | 第68-69页 |
5.3 生态安全理念下道路网络规划策略 | 第69-72页 |
5.3.1 道路选线维持区域生态完整性 | 第69-70页 |
5.3.2 道路密度与生态敏感度相适宜 | 第70-71页 |
5.3.3 道路网络生态影响补偿策略 | 第71-72页 |
5.4 生态安全理念下局部路段规划策略 | 第72-76页 |
5.4.1 湿地景观周边路段生态策略 | 第73页 |
5.4.2 海岸景观周边路段生态策略 | 第73-74页 |
5.4.3 农林景观周边路段生态策略 | 第74-75页 |
5.4.4 沿程环境影响补偿缓解策略 | 第75-7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77-79页 |
6.1 研究成果 | 第77页 |
6.2 研究不足 | 第77-78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4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