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4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1.2.1 国内外公众满意度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2 景区公共服务供给满意度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2.3 研究述评 | 第18页 |
1.3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18-19页 |
1.4 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4.1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1.5 相关理论分析 | 第20-24页 |
1.5.1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20-21页 |
1.5.2 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21-22页 |
1.5.3 顾客满意度理论 | 第22-24页 |
第二章 旅游景区管理部门公共服务供给及满意度调查现状 | 第24-28页 |
2.1 国内旅游景区管理部门的公共服务供给现状 | 第24-25页 |
2.2 旅游景区管理部门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分析 | 第25-26页 |
2.3 峨眉山景区管委会公共服务供给及满意度调查现状 | 第26-28页 |
第三章 研究模型构建与假设提出 | 第28-37页 |
3.1 国内外权威顾客满意度模型分析 | 第28-31页 |
3.1.1 美国顾客满意度模型 | 第28-29页 |
3.1.2 清华顾客满意度模型 | 第29-30页 |
3.1.3 电子公共管理公众满意度模型 | 第30-31页 |
3.2 峨眉山景区管委会公共服务供给的公众满意度模型构建 | 第31-36页 |
3.2.1 峨眉山景区管委会公共服务供给的公众满意度影响因素 | 第31-32页 |
3.2.2 峨眉山景区管委会公共服务供给的公众满意度指标体系构建 | 第32-35页 |
3.2.3 峨眉山景区管委会公共服务供给的公众满意度研究模型建立 | 第35-36页 |
3.3 研究假设 | 第36-37页 |
第四章 调查设计与实施 | 第37-44页 |
4.1 变量设计与测量 | 第37-39页 |
4.1.1 自变量的测量 | 第37-38页 |
4.1.2 因变量的测量 | 第38-39页 |
4.2 问卷设计 | 第39-40页 |
4.2.1 问卷设计方法 | 第39页 |
4.2.2 问卷架构 | 第39-40页 |
4.3 调查样本结构 | 第40-41页 |
4.3.1 性别结构 | 第40页 |
4.3.2 年龄结构 | 第40-41页 |
4.3.3 地域结构 | 第41页 |
4.4 信度与效度检验 | 第41-43页 |
4.5 调查实施 | 第43-44页 |
4.5.1 问卷调查 | 第43页 |
4.5.2 数据处理 | 第43-44页 |
第五章 调查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 第44-61页 |
5.1 调查数据汇总 | 第44-45页 |
5.2 调查数据分析 | 第45-56页 |
5.2.1 人口因素调查数据分析 | 第45-50页 |
5.2.2 景区管委会形象调查数据分析 | 第50-51页 |
5.2.3 感知质量数据分析 | 第51-53页 |
5.2.4 公众期望数据分析 | 第53-54页 |
5.2.5 公众信任数据分析 | 第54-55页 |
5.2.6 公众抱怨数据分析 | 第55-56页 |
5.3 假设验证与结果讨论 | 第56-6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1-65页 |
6.1 主要结论和建议 | 第61-64页 |
6.1.1 主要结论 | 第61页 |
6.1.2 相关对策 | 第61-64页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64-65页 |
6.2.1 研究局限 | 第64页 |
6.2.2 展望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附录 | 第69-72页 |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