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系统论文--数据处理、数据处理系统论文

基于PLC的河道水情监测系统设计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0页
   ·课题的研究背景第12-13页
     ·我国水资源现状第12页
     ·我省水资源及其勘测情况的现状第12-13页
   ·国内外水情监测系统研究动态第13-16页
     ·水情数据传输动态第13-14页
     ·水情监测机理动态第14-15页
     ·设备防雷击技术动态第15-16页
   ·山西省当前测报系统现状第16-17页
   ·课题主要内容及意义第17-20页
     ·课题主要内容第17-18页
     ·课题主要意义第18-20页
第二章 水情监测系统总体设计第20-32页
   ·水情监测系统功能概述第20页
   ·水情监测系统总体设计及硬件设备选型第20-31页
     ·上位管理微机第22页
     ·采集终端显示设备第22-23页
     ·可编程控制器第23-24页
     ·可编程控制器扩展模块第24-25页
     ·系统通讯设备第25-27页
     ·光电耦合接口第27页
     ·水位冰厚传感器第27-31页
   ·水情自动监系统测终端工作原理第31页
   ·小结第31-32页
第三章 水情监测系统终端通讯设计第32-52页
   ·系统通讯方式概述第32页
   ·系统通讯协议和网络连接组件第32-38页
       ·S7200 系列 PLC 的通讯协议第32-34页
     ·GSMmodem 的通讯协议第34-36页
     ·系统网络连接组件及其配置第36-38页
   ·软件编制平台和CPU224 自由口模式设计说明第38-41页
     ·软件编制平台第38页
     ·CPU224 串口寄存器说明第38-41页
   ·PLC 通讯程序设计第41-49页
     ·PLC 程序结构第41-42页
     ·UNICODE 码及其在PLC 内存中的转换方法第42-44页
     ·PLC 通讯软件设计代码说明第44-49页
   ·小结第49-52页
第四章 水情监测系统终端显示面板功能设计第52-60页
   ·概述第52-53页
   ·水情监测终端面板的功能和软件组态平台第53-54页
     ·监测终端面板的功能第53页
     ·面板的软件组态平台第53-54页
   ·面板功能的组态第54-59页
     ·系统日期设置第54-55页
     ·TD200 功能键组态第55-57页
     ·监测系统终端菜单画面的组态第57-59页
   ·小结第59-60页
第五章 自动监测终端采集功能的实现第60-80页
   ·设计概述第60-61页
   ·水位冰厚传感器接口说明第61-63页
     ·传感器结构概述第61-62页
     ·传感器接口说明第62-63页
   ·光电耦合接口的设计第63-66页
     ·耦合器件说明第63-64页
     ·PLC 输出接口设计说明第64-65页
     ·耦合接口设计说明第65-66页
   ·EM231 电压采集单元设计第66-70页
     ·EM231 性能说明第66-68页
     ·EM231 软件抗干扰设计第68-70页
   ·传感器采程序设计第70-78页
     ·采集算法说明第70-73页
     ·算法在PLC 上执行遇到的限制第73-74页
     ·算法运行限制的解决方法第74-76页
     ·部分采集程序第76-78页
   ·小结第78-80页
第六章 自动监测终端主程序的设计第80-84页
   ·系统终端主程序功能模块说明第80页
   ·系统终端主程序流程设计第80-84页
第七章 自动监测系统上位机软件设计第84-104页
   ·上位机软件设计概述第84页
   ·上位机软件具备的功能第84-85页
   ·开发环境资源使用情况第85-87页
   ·上位机软件功能设计第87-103页
     ·通讯设计第87-93页
     ·数据处理设计第93-96页
     ·数据库设计第96-99页
     ·历史趋势曲线设计第99-100页
     ·网络发布功能设计第100-103页
   ·小结第103-104页
第八章 系统测试第104-110页
   ·测试方法设计第104-105页
     ·EM231 校准方法第104页
     ·采集功能测试方法第104-105页
     ·面板功能测试方法第105页
     ·网络通讯测试方法第105页
   ·测试中解决的问题第105-106页
   ·试验结果第106-110页
第九章 总结与展望第110-114页
   ·总结第110-111页
   ·展望和改进建议第111-114页
参考文献第114-11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获奖成果第116页

论文共11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混沌神经网络的研究及其应用
下一篇:胶带钢绳芯磁记忆检测信号小波分析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