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缩写符号与代号 | 第12-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5页 |
1.1 引言 | 第13页 |
1.2 黄嘌呤氧化酶 | 第13-17页 |
1.2.1 黄嘌呤氧化酶的生物功能 | 第13-14页 |
1.2.2 痛风的发病机制 | 第14-15页 |
1.2.3 XO 抑制剂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1.2.3.1 食物来源的 XO 抑制剂 | 第16页 |
1.2.3.2 中药来源的 XO 抑制剂 | 第16-17页 |
1.3 α-葡萄糖苷酶 | 第17-19页 |
1.3.1 α-葡萄糖苷酶的生物功能 | 第17页 |
1.3.2 糖尿病概述 | 第17-18页 |
1.3.3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 第18-19页 |
1.3.3.1 植物来源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 第18页 |
1.3.3.2 食品来源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 第18-19页 |
1.4 木犀草素简介 | 第19页 |
1.5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1.6 研究价值与意义 | 第21-23页 |
1.7 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1.7.1 课题来源 | 第23页 |
1.7.2 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第2章 木犀草素对黄嘌呤氧化酶、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 | 第25-36页 |
2.1 引言 | 第25-26页 |
2.2 木犀草素对 XO 的抑制作用 | 第26-30页 |
2.2.1 主要仪器与试剂 | 第26页 |
2.2.2 实验方法 | 第26-27页 |
2.2.2.1 木犀草素对 XO 的抑制能力测定 | 第26页 |
2.2.2.2 木犀草素对 XO 的抑制类型判断 | 第26页 |
2.2.2.3 木犀草素存在下,XO 的失活动力学测定 | 第26-27页 |
2.2.2.4 木犀草素对 XO 的抑制动力学的测定 | 第27页 |
2.2.3 结果与讨论 | 第27-30页 |
2.2.3.1 木犀草素对 XO 的抑制作用分析 | 第27-28页 |
2.2.3.2 木犀草素对 XO 的抑制动力学分析 | 第28-30页 |
2.3 木犀草素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 | 第30-34页 |
2.3.1 主要仪器与试剂 | 第30页 |
2.3.2 实验方法 | 第30-31页 |
2.3.2.1 木犀草素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能力测定 | 第30页 |
2.3.2.2 木犀草素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类型判断 | 第30页 |
2.3.2.3 木犀草素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动力学的测定 | 第30-31页 |
2.3.2.4 木犀草素存在下,α-葡萄糖苷酶的失活动力学测定 | 第31页 |
2.3.3 结果与讨论 | 第31-34页 |
2.3.3.1 木犀草素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分析 | 第31-32页 |
2.3.3.2 木犀草素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动力学分析 | 第32-33页 |
2.3.3.3 木犀草素存在下,α-葡萄糖苷酶的失活动力学分析 | 第33-3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3章 木犀草素与黄嘌呤氧化酶、α-葡萄糖苷酶结合性质的研究 | 第36-52页 |
3.1 引言 | 第36-37页 |
3.2 木犀草素与 XO 的相互作用机制 | 第37-43页 |
3.2.1 主要仪器、试剂、软件和程序 | 第37页 |
3.2.2 实验方法 | 第37-39页 |
3.2.2.1 荧光光谱的测定 | 第37页 |
3.2.2.2 热力学测定 | 第37-38页 |
3.2.2.3 木犀草素和 XO 三维结构分子的准备 | 第38页 |
3.2.2.4 木犀草素与 XO 的分子对接研究 | 第38-39页 |
3.2.3 结果与讨论 | 第39-43页 |
3.2.3.1 木犀草素对 XO 的荧光猝灭分析 | 第39-40页 |
3.2.3.2 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和热力学分析 | 第40-41页 |
3.2.3.3 木犀草素与 XO 的分子对接分析 | 第41-43页 |
3.3 木犀草素与α-葡萄糖苷酶的相互作用机制 | 第43-50页 |
3.3.1 主要仪器、试剂、程序和软件 | 第43页 |
3.3.2 实验方法 | 第43-45页 |
3.3.2.1 荧光光谱的测定 | 第43页 |
3.3.2.2 热力学测定 | 第43页 |
3.3.2.3 木犀草素与α-葡萄糖苷酶相互作用的能量转移 | 第43-44页 |
3.3.2.4 木犀草素和α-葡萄糖苷酶三维结构分子的准备 | 第44页 |
3.3.2.5 木犀草素与α-葡萄糖苷酶的分子对接研究 | 第44-45页 |
3.3.3 结果与讨论 | 第45-50页 |
3.3.3.1 木犀草素对α-葡萄糖苷酶的荧光猝灭分析 | 第45-46页 |
3.3.3.2 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和热力学分析 | 第46-47页 |
3.3.3.3 能量转移和结合距离测定 | 第47页 |
3.3.3.4 木犀草素与葡萄糖苷酶的分子对接 | 第47-5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4章 木犀草素对黄嘌呤氧化酶、α-葡萄糖苷酶构象的诱导 | 第52-62页 |
4.1 引言 | 第52-53页 |
4.2 木犀草素对 XO 结构的影响 | 第53-56页 |
4.2.1 主要仪器与试剂 | 第53页 |
4.2.2 实验方法 | 第53页 |
4.2.2.1 同步荧光光谱测定 | 第53页 |
4.2.2.2 圆二色谱测定 | 第53页 |
4.2.3 结果与讨论 | 第53-56页 |
4.2.3.1 同步荧光光谱分析 | 第53-54页 |
4.2.3.2 圆二色谱分析 | 第54-56页 |
4.3 木犀草素对α-葡萄糖苷酶结构的影响 | 第56-61页 |
4.3.1 主要仪器与试剂 | 第56页 |
4.3.2 实验方法 | 第56-57页 |
4.3.2.1 同步荧光光谱测定 | 第56页 |
4.3.2.2 圆二色谱测定 | 第56页 |
4.3.2.3 红外光谱测定 | 第56-57页 |
4.3.3 结果与讨论 | 第57-61页 |
4.3.3.1 同步荧光光谱分析 | 第57页 |
4.3.3.2 圆二色谱分析 | 第57-59页 |
4.3.3.3 红外光谱分析 | 第59-6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5.1 结论 | 第62-63页 |
5.2 展望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2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