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制药化学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基础理论论文

木犀草素对黄嘌呤氧化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机理的探讨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缩写符号与代号第12-13页
第1章 绪论第13-25页
    1.1 引言第13页
    1.2 黄嘌呤氧化酶第13-17页
        1.2.1 黄嘌呤氧化酶的生物功能第13-14页
        1.2.2 痛风的发病机制第14-15页
        1.2.3 XO 抑制剂研究进展第15-17页
            1.2.3.1 食物来源的 XO 抑制剂第16页
            1.2.3.2 中药来源的 XO 抑制剂第16-17页
    1.3 α-葡萄糖苷酶第17-19页
        1.3.1 α-葡萄糖苷酶的生物功能第17页
        1.3.2 糖尿病概述第17-18页
        1.3.3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第18-19页
            1.3.3.1 植物来源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第18页
            1.3.3.2 食品来源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第18-19页
    1.4 木犀草素简介第19页
    1.5 主要研究方法第19-21页
    1.6 研究价值与意义第21-23页
    1.7 研究内容第23-25页
        1.7.1 课题来源第23页
        1.7.2 研究内容第23-25页
第2章 木犀草素对黄嘌呤氧化酶、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第25-36页
    2.1 引言第25-26页
    2.2 木犀草素对 XO 的抑制作用第26-30页
        2.2.1 主要仪器与试剂第26页
        2.2.2 实验方法第26-27页
            2.2.2.1 木犀草素对 XO 的抑制能力测定第26页
            2.2.2.2 木犀草素对 XO 的抑制类型判断第26页
            2.2.2.3 木犀草素存在下,XO 的失活动力学测定第26-27页
            2.2.2.4 木犀草素对 XO 的抑制动力学的测定第27页
        2.2.3 结果与讨论第27-30页
            2.2.3.1 木犀草素对 XO 的抑制作用分析第27-28页
            2.2.3.2 木犀草素对 XO 的抑制动力学分析第28-30页
    2.3 木犀草素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第30-34页
        2.3.1 主要仪器与试剂第30页
        2.3.2 实验方法第30-31页
            2.3.2.1 木犀草素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能力测定第30页
            2.3.2.2 木犀草素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类型判断第30页
            2.3.2.3 木犀草素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动力学的测定第30-31页
            2.3.2.4 木犀草素存在下,α-葡萄糖苷酶的失活动力学测定第31页
        2.3.3 结果与讨论第31-34页
            2.3.3.1 木犀草素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分析第31-32页
            2.3.3.2 木犀草素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动力学分析第32-33页
            2.3.3.3 木犀草素存在下,α-葡萄糖苷酶的失活动力学分析第33-34页
    2.4 本章小结第34-36页
第3章 木犀草素与黄嘌呤氧化酶、α-葡萄糖苷酶结合性质的研究第36-52页
    3.1 引言第36-37页
    3.2 木犀草素与 XO 的相互作用机制第37-43页
        3.2.1 主要仪器、试剂、软件和程序第37页
        3.2.2 实验方法第37-39页
            3.2.2.1 荧光光谱的测定第37页
            3.2.2.2 热力学测定第37-38页
            3.2.2.3 木犀草素和 XO 三维结构分子的准备第38页
            3.2.2.4 木犀草素与 XO 的分子对接研究第38-39页
        3.2.3 结果与讨论第39-43页
            3.2.3.1 木犀草素对 XO 的荧光猝灭分析第39-40页
            3.2.3.2 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和热力学分析第40-41页
            3.2.3.3 木犀草素与 XO 的分子对接分析第41-43页
    3.3 木犀草素与α-葡萄糖苷酶的相互作用机制第43-50页
        3.3.1 主要仪器、试剂、程序和软件第43页
        3.3.2 实验方法第43-45页
            3.3.2.1 荧光光谱的测定第43页
            3.3.2.2 热力学测定第43页
            3.3.2.3 木犀草素与α-葡萄糖苷酶相互作用的能量转移第43-44页
            3.3.2.4 木犀草素和α-葡萄糖苷酶三维结构分子的准备第44页
            3.3.2.5 木犀草素与α-葡萄糖苷酶的分子对接研究第44-45页
        3.3.3 结果与讨论第45-50页
            3.3.3.1 木犀草素对α-葡萄糖苷酶的荧光猝灭分析第45-46页
            3.3.3.2 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和热力学分析第46-47页
            3.3.3.3 能量转移和结合距离测定第47页
            3.3.3.4 木犀草素与葡萄糖苷酶的分子对接第47-50页
    3.4 本章小结第50-52页
第4章 木犀草素对黄嘌呤氧化酶、α-葡萄糖苷酶构象的诱导第52-62页
    4.1 引言第52-53页
    4.2 木犀草素对 XO 结构的影响第53-56页
        4.2.1 主要仪器与试剂第53页
        4.2.2 实验方法第53页
            4.2.2.1 同步荧光光谱测定第53页
            4.2.2.2 圆二色谱测定第53页
        4.2.3 结果与讨论第53-56页
            4.2.3.1 同步荧光光谱分析第53-54页
            4.2.3.2 圆二色谱分析第54-56页
    4.3 木犀草素对α-葡萄糖苷酶结构的影响第56-61页
        4.3.1 主要仪器与试剂第56页
        4.3.2 实验方法第56-57页
            4.3.2.1 同步荧光光谱测定第56页
            4.3.2.2 圆二色谱测定第56页
            4.3.2.3 红外光谱测定第56-57页
        4.3.3 结果与讨论第57-61页
            4.3.3.1 同步荧光光谱分析第57页
            4.3.3.2 圆二色谱分析第57-59页
            4.3.3.3 红外光谱分析第59-61页
    4.4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62-64页
    5.1 结论第62-63页
    5.2 展望第63-64页
致谢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72页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催化氧化方法用于制药废水深度处理的实验研究
下一篇:两类生物炭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