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绪论 | 第10-22页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飞行模拟器的研究状况 | 第11-18页 |
1.2.1 飞行模拟器的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2 飞行模拟器的发展动态 | 第15-18页 |
1.3 飞行模拟器的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 第18-19页 |
1.4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2页 |
2 新型飞行模拟器运动机构的提出 | 第22-30页 |
2.1 传统飞行模拟器运动机构的研究概述 | 第22-23页 |
2.2 4PUS-PPPS冗余并联机构的提出 | 第23-28页 |
2.2.1 冗余并联机构的概述 | 第23-24页 |
2.2.2 4PUS-PPPS冗余并联机构的装配条件 | 第24页 |
2.2.3 4PUS-PPPS冗余并联机构的自由度分析 | 第24-28页 |
2.3 战斗机的飞行姿态描述 | 第28-29页 |
2.4 小结 | 第29-30页 |
3 新型飞行模拟器的运动学分析 | 第30-40页 |
3.1 新型飞行模拟器运动机构的位置分析 | 第30-36页 |
3.1.1 位置反解 | 第31-33页 |
3.1.2 位置正解 | 第33-36页 |
3.2 新型飞行模拟器运动机构的速度分析 | 第36-37页 |
3.3 新型飞行模拟器运动机构的加速度分析 | 第37-38页 |
3.4 小结 | 第38-40页 |
4 新型飞行模拟器的工作性能分析 | 第40-58页 |
4.1 飞行模拟器工作空间概述 | 第40-41页 |
4.2 新型飞行模拟器运动机构的位置空间分析 | 第41-46页 |
4.3 新型飞行模拟器运动机构的姿态空间分析 | 第46-52页 |
4.4 新型飞行模拟器运动机构的奇异性分析 | 第52-56页 |
4.4.1 机构奇异性的分类 | 第52-53页 |
4.4.2 新型飞行模拟器运动机构奇异的数学判据 | 第53-56页 |
4.5 小结 | 第56-58页 |
5 新型飞行模拟器运动系统的结构设计及控制系统建立 | 第58-70页 |
5.1 新型飞行模拟器运动系统的总体设计 | 第58-59页 |
5.2 铰链的结构设计及装配 | 第59-62页 |
5.2.1 万向铰链的结构设计及装配 | 第59-60页 |
5.2.2 球铰链的结构设计及装配 | 第60-62页 |
5.3 新型飞行模拟器控制系统的设计及建立 | 第62-68页 |
5.3.1 控制系统的总体方案 | 第62-64页 |
5.3.2 控制系统的选型及建立 | 第64-68页 |
5.4 小结 | 第68-70页 |
6 样机的虚拟仿真及试验分析 | 第70-90页 |
6.1 并联机构控制策略概述 | 第70-71页 |
6.2 虚拟样机的建立 | 第71-75页 |
6.3 虚拟样机的仿真分析 | 第75-81页 |
6.3.1 平移运动的仿真 | 第76-78页 |
6.3.2 单自由度旋转运动的仿真 | 第78-81页 |
6.4 样机的试验分析 | 第81-89页 |
6.4.1 大俯仰运动的试验分析 | 第82-85页 |
6.4.2 真实飞行曲线的试验分析 | 第85-89页 |
6.5 小结 | 第89-90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90-92页 |
7.1 工作总结 | 第90-91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4页 |
附录A | 第94-96页 |
附录B | 第96-102页 |
附录C | 第102-104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04-108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