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4 研究方法与流程 | 第14-15页 |
1.5 论文的结构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6-30页 |
2.1 公司内部治理机制、战略行为 | 第16-18页 |
2.1.1 股权结构 | 第16-17页 |
2.1.2 董事会 | 第17页 |
2.1.3 高管激励 | 第17-18页 |
2.1.4 战略行为 | 第18页 |
2.2 公司内部治理理论基础 | 第18-20页 |
2.2.1 信息经济学下的委托代理理论 | 第19页 |
2.2.2 新古典经济学下的管家理论 | 第19-20页 |
2.3 股权结构与公司战略行为的相关研究 | 第20-22页 |
2.4 董事会与公司战略行为的相关研究 | 第22-27页 |
2.5 高管激励与公司战略行为的相关研究 | 第27-29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股权结构与战略行为的关系 | 第30-40页 |
3.1 股权结构概述 | 第30-33页 |
3.1.1 股权结构的主要类型 | 第30-32页 |
3.1.2 不同国家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分析 | 第32-33页 |
3.2 股权结构与战略决策主体分析 | 第33-35页 |
3.2.1 高度集中型股权结构下的控股股东 | 第33页 |
3.2.2 高度分散型股权结构下的内部人控制 | 第33-34页 |
3.2.3 适度分散型股权结构下的董事会 | 第34-35页 |
3.3 控股股东、内部人与公司战略行为 | 第35-3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董事会与战略行为的关系 | 第40-55页 |
4.1 董事会战略介入的内涵 | 第40-42页 |
4.2 影响董事会战略介入程度的因素分析 | 第42-45页 |
4.2.1 董事会与 CEO 权力的平衡 | 第43-44页 |
4.2.2 公司年龄及规模 | 第44-45页 |
4.2.3 决策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 第45页 |
4.3 董事会介入下的战略决策行为与机理 | 第45-53页 |
4.3.1 互动为主的战略决策行为框架 | 第45-48页 |
4.3.2 专家技能与战略备选方案形成 | 第48-50页 |
4.3.3 董事会政治与战略选择 | 第50-5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五章 高管激励与战略行为的关系 | 第55-64页 |
5.1 高管激励概述 | 第55-60页 |
5.1.1 高管激励的产生的原因 | 第55-56页 |
5.1.2 高管激励方式 | 第56-58页 |
5.1.3 本文对激励方式的划分 | 第58-60页 |
5.2 高管激励方式与战略行为的匹配 | 第60-63页 |
5.2.1 以股权激励为主的显性长期激励 | 第60-62页 |
5.2.2 以声誉激励为辅的隐性长期激励 | 第62-63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六章 公司内部治理与战略行为关系的整合及政策建议 | 第64-75页 |
6.1 内部治理机制与战略行为的关系模型 | 第64-67页 |
6.2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优化 | 第67-69页 |
6.2.1 推行国有股减持、扩大法人股比例 | 第67-68页 |
6.2.2 完善外部法律和制度环境 | 第68-69页 |
6.3 董事会战略职责的管理 | 第69-71页 |
6.3.1 明确董事会与管理层的权责关系 | 第69-70页 |
6.3.2 构建“专业化”的决策团队 | 第70页 |
6.3.3 规范董事会战略决策程序 | 第70-71页 |
6.4 战略视角下长期激励方式的运用 | 第71-74页 |
6.4.1 选择恰当的股权激励方式 | 第71-73页 |
6.4.2 建立完善的声誉激励机制 | 第73-74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结论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研究成果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87页 |
附件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