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研究缘起 | 第10-11页 |
·研究概念界定 | 第11-12页 |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2-15页 |
·研究目的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研究方法和工具 | 第16-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研究工具 | 第17-19页 |
第三章 计算机自我效能感量表的发展历程 | 第19-23页 |
·计算机自我效能感量表关注计算机任务难度的阶段 | 第19-21页 |
·计算机自我效能感量表关注学习者主观感受的阶段 | 第21页 |
·计算机自我效能感量表关注自身概念内涵扩展的阶段 | 第21-22页 |
·对计算机自我效能感量表发展历程的总结评价 | 第22-23页 |
第四章 计算机自我效能感量表的开发 | 第23-35页 |
·计算机自我效能感量表初稿的形成及评价 | 第23-26页 |
·计算机自我效能感量表二稿的形成及评价 | 第26-29页 |
·计算机自我效能感量表三稿的形成及评价 | 第29-31页 |
·计算机自我效能感量表终稿的形成及评价 | 第31-35页 |
第五章 计算机自我效能感量表的应用——以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为例 | 第35-50页 |
·对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分析 | 第35-36页 |
·对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学习者的调查 | 第36-39页 |
·对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一线教师的访谈 | 第39-40页 |
·对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思考 | 第40-43页 |
·对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进行优化的策略 | 第43-45页 |
·对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进行优化的实证研究 | 第45-50页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第50-54页 |
·研究结论 | 第50-52页 |
·研究的不足 | 第52页 |
·研究展望 | 第52-54页 |
附录 | 第54-59页 |
附录1:大学生计算机自我效能感量表初稿 | 第54-56页 |
附录2:大学生计算机自我效能感量表二稿 | 第56-57页 |
附录3:大学生计算机自我效能感量表三稿 | 第57-58页 |
附录4:大学生计算机自我效能感量表终稿 | 第58-59页 |
注释 | 第59-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