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方言论文--北方话(官话方言)论文--西南方言论文

重庆永川等六区县方言语音调查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9-15页
    1.1 永川等六区县方言研究现状第9-11页
    1.2 调查地区地理、行政区划第11-13页
    1.3 本文使用材料和符号的说明第13-15页
        1.3.1 本文调查使用材料和设备第13页
        1.3.2 本文使用的符号第13-15页
2 重庆永川等六区县音系及音韵特征第15-92页
    2.1 江北第15-28页
        2.1.1 江北声母第15-17页
        2.1.2 江北韵母第17-23页
        2.1.3 江北声调第23-24页
        2.1.4 江北声韵调配合表第24-28页
    2.2 江津第28-40页
        2.2.1 江津声母第28-30页
        2.2.2 江津韵母第30-35页
        2.2.3 江津声调第35-36页
        2.2.4 江津声韵调配合表第36-40页
    2.3 綦江第40-52页
        2.3.1 綦江声母第40-42页
        2.3.2 綦江韵母第42-47页
        2.3.3 綦江声调第47-48页
        2.3.4 綦江声韵调配合表第48-52页
    2.4 永川第52-65页
        2.4.1 永川声母第52-54页
        2.4.2 永川韵母第54-60页
        2.4.3 永川声调第60-61页
        2.4.4 永川声韵调配合表第61-65页
    2.5 巴南第65-77页
        2.5.1 巴南声母第65-67页
        2.5.2 巴南韵母第67-72页
        2.5.3 巴南声调第72-73页
        2.5.4 巴南声韵调配合表第73-77页
    2.6 万盛第77-90页
        2.6.1 万盛声母第77-79页
        2.6.2 万盛韵母第79-85页
        2.6.3 万盛声调第85-86页
        2.6.4 万盛声韵调配合表第86-90页
    2.7 与《四川方言调查报告》对比第90-92页
3 永川等六区县语音特征与“湖广话”和“南路话”对比第92-127页
    3.1 声调对比第92-93页
        3.1.1 调位比较第92-93页
        3.1.2 调值比较第93页
    3.2 声母比较第93-106页
        3.2.1 古微母字今音第93-94页
        3.2.2 非晓组今音分混第94-96页
        3.2.3 古泥来母今分混第96-97页
        3.2.4 古知章组深臻曾梗摄开口三等字今音第97-99页
        3.2.5 古船禅母今读擦音塞擦音分混第99-100页
        3.2.6 古见系开口蟹效咸山江梗摄二等字今音第100-101页
        3.2.7 古影疑母今音第101-104页
        3.2.8 古云以母今音第104-105页
        3.2.9 巴南古影云以母泥组今音第105-106页
    3.3 韵母对比第106-127页
        3.3.1 果摄第106-107页
        3.3.2 假摄第107-108页
        3.3.3 遇摄第108-109页
        3.3.4 蟹止摄第109-110页
        3.3.5 流摄第110-111页
        3.3.6 咸山摄舒声第111页
        3.3.7 深臻曾梗摄舒声第111-114页
        3.3.8 宕江摄舒声第114-115页
        3.3.9 通摄舒声第115-116页
        3.3.10 咸山摄入声第116-120页
        3.3.11 深臻曾梗摄入声第120-123页
        3.3.12 宕江摄入声第123-124页
        3.3.13 通摄入声第124-125页
        3.3.14 小结第125-127页
4 结语第127-132页
参考文献第132-134页
附录一第134-137页
附录二第137-153页
致谢第153-155页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第155页

论文共1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熟语研究--以二连浩特国际学院为例
下一篇:电视访谈语体中的关联词语研究--以《超级访问》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