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南头实验--从艺术介入到城市共生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9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第11-16页
        一、城市更新现状第11-14页
            (一)老旧城区更新的问题第11-13页
            (二)老旧城区更新的机遇第13-14页
        二、城市更新观念的转变第14-15页
        三、第七届深港双城双年展的初衷与意义第15-16页
            (一)城市共生的主题第15页
            (二)介入城市行动第15-16页
    第二节 研究范围及目的第16页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思路第16-17页
        一、方法第16-17页
            (一)文献研究法第16页
            (二)路上观察法第16页
            (三)交叉研究法第16-17页
            (四)归纳总结法第17页
        二、思路第17页
    第四节 研究创新点及框架第17-18页
        一、创新点第17-18页
        二、框架第18页
    本章小结第18-19页
第二章 交织与介入——“南头实验”研究之一第19-45页
    第一节 交织与介入工作坊简介第19页
    第二节 工作坊基本设计理念的整理与研究第19-29页
        一、大量交织第19-25页
            (一)文化多样性第20-21页
            (二)资源最大化第21-22页
            (三)过剩成为养分第22-23页
            (四)跨方案的资源整合第23页
            (五)微型空间改造作为都市环境设计手段第23-25页
        二、微观介入第25-29页
            (一)“微观”的视角第26页
            (二)“介入”的策略第26-27页
            (三)设计实验第27-29页
    第三节 、南头古城的现状第29-36页
        一、南头历史沿革第29-32页
        二、空间格局演变第32-33页
        三、南头古城现阶段的矛盾及问题第33-36页
            (一)旅游景点还是生存据点?第33-34页
            (二)公共属性与私人属性的博弈第34-36页
            (三)身份认同的缺乏第36页
    第四节 南头实验的五个样本第36-42页
        一、实验一:游戏第36-38页
        二、实验二:梧桐街第38-39页
        三、实验三:摊与院第39-40页
        四、实验四:东二门第40-41页
        五、实验五:椅子与交往第41-42页
    第五节 五个实验样本对“城市共生”的回应第42-44页
        一、关注小众需求第43页
        二、建构存量资源的媒介力量第43页
        三、对原生状态的保留与发展第43-44页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三章 双年展进行时——“南头实验”研究之二第45-58页
    第一节 多维度的创作现场第45-54页
        一、文献类的学术研究第46页
        二、实质性的场所改造第46-48页
            (一)原生资源的转换再生第47页
            (二)公共空间优化升级第47-48页
        三、视觉化的壁画装饰第48-49页
        四、公共性的空间装置第49-50页
            (一)临时性装置第49-50页
            (二)永久性装置第50页
        五、互动型的艺术行动第50-54页
            (一)现代舞蹈第51页
            (二)现代音乐第51页
            (三)公共戏剧第51-52页
            (四)现代影像第52页
            (五)当代艺术第52-54页
    第二节 整合式的运行机制第54-56页
        一、区政府的场地支持第54-55页
        二、深双组委会的展览策划第55页
        三、深业集团的后期运营第55页
        四、艺术家、建筑师的现场创作第55页
        五、居民的参与互动第55-56页
        六、新媒体的推广宣传第56页
    第三节 渐进式的“城市共生”第56-57页
        一、展览前的“共生”启发第56-57页
        二、展览中的“共生”诱发第57页
        三、展览后的“共生”自发第57页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四章 南头春景街“再实验”——“南头实验”研究之三第58-78页
    第一节 发现基地第60-61页
        一、融入当地生活第60页
        二、寻找当地合作者第60-61页
    第二节 基地复杂性分析第61-65页
        一、所属权的复杂性第61-62页
        二、使用权的复杂性第62-64页
        三、生活形态的复杂性第64-65页
    第三节 关系编织第65-68页
        一、资源和需求第66-68页
            (一)基地资源第66-67页
            (二)公众需求第67-68页
        二、关系协调与资源转换第68页
    第四节 “媒介物”创作第68-74页
        一、果园城记第68-69页
        二、果园餐会第69-74页
        三、公众号平台第74页
    第五节 可持续共生第74-76页
        一、运营体系第75-76页
        二、共生体系第76页
    本章小结第76-78页
第五章 结语第78-84页
    第一节 从艺术介入到城市共生的规律和原则第78-81页
        一、从艺术介入到城市共生的实验规律第78-79页
            (一)介入的规模第78-79页
            (二)整合的力度第79页
            (三)传播的广度第79页
        二、从艺术介入到城市共生的实验原则第79-81页
            (一)关注小众需求第79-80页
            (二)尊重原生状态第80页
            (三)转换过剩资源第80页
            (四)协调复杂关系第80-81页
            (五)构建媒介力量第81页
    第二节 艺术介入与传统城市更新策略的比较第81-82页
    第三节 艺术介入的建议与展望第82-83页
        一、对建筑教育的建议第82页
        二、对建筑实践的建议第82页
        三、对艺术介入的展望第82-83页
    本章小结第83-84页
参考文献第84-86页
致谢第86-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双修理念下城市旧区更新策略研究--以昆山市正仪片区为例
下一篇:CM集团电子招标平台优化方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