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第一章 服务学习的相关理论概述 | 第12-18页 |
第一节 服务学习的涵义 | 第12-16页 |
一、 服务学习的内涵 | 第12-13页 |
二、 服务学习的目标和特点 | 第13-14页 |
三、 服务学习的实施过程 | 第14-15页 |
四、 服务学习的作用和影响 | 第15-16页 |
第二节 服务学习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 第16-18页 |
一、 服务学习有利于大学生志愿服务意识的形成 | 第16页 |
二、 服务学习有利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 第16-17页 |
三、 服务学习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开展服务学习的可行性分析 | 第18-26页 |
第一节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开展服务学习的理论基础 | 第18-22页 |
一、 我国传统文化中“知行统一”的思想 | 第18-19页 |
二、 马克思“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 | 第19页 |
三、 毛泽东“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 | 第19-20页 |
四、 邓小平“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思想 | 第20-21页 |
五、 江泽民“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思想 | 第21-22页 |
六、 胡锦涛“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 第22页 |
第二节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开展服务学习的实践基础 | 第22-26页 |
一、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开展 | 第23-24页 |
二、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 | 第24-26页 |
第三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服务学习模式的构建 | 第26-37页 |
第一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服务学习的课程目标 | 第26-28页 |
一、 思想政治理论课服务学习课程目标设定应坚持的原则 | 第26页 |
二、 思想政治理论课服务学习的课程目标 | 第26-28页 |
第二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服务学习的运行机制 | 第28-31页 |
一、 严密规划安排,健全组织机制 | 第28-29页 |
二、 注重反思环节,完善考评机制 | 第29-30页 |
三、 激发师生主动性,建立激励机制 | 第30-31页 |
第三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服务学习与理论教学的有机融合 | 第31-37页 |
一、 服务学习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的融合 | 第31-33页 |
二、 服务学习与思想道德和法律素质教育的融合 | 第33-35页 |
三、 服务学习与近现代史教育的融合 | 第35-37页 |
结论 | 第37-38页 |
注释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41-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