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引言 | 第8-13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9-12页 |
1.2.1 国内研究 | 第9-10页 |
1.2.2 国外研究 | 第10-11页 |
1.2.3 研究评述 | 第11-12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页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2页 |
1.5 创新点 | 第12-13页 |
第2章 中日外观设计专利确权程序设计的溯源 | 第13-20页 |
2.1 中国外观设计专利权确权程序设计溯源 | 第13-15页 |
2.1.1 中国外观设计专利的授权程序设计溯源 | 第13-14页 |
2.1.2 中国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无效程序设计溯源 | 第14-15页 |
2.2 日本外观设计确权程序设计溯源 | 第15-20页 |
2.2.1 日本外观设计的授权程序设计溯源 | 第15-17页 |
2.2.2 日本外观设计无效程序发展变化 | 第17-18页 |
2.2.3 小结 | 第18-20页 |
第3章 中日外观设计专利授权程序比较 | 第20-25页 |
3.1 中国外观设计专利的授权程序 | 第20-21页 |
3.2 日本外观设计的授权程序 | 第21-23页 |
3.3 中日外观设计专利授权程序的优劣比较 | 第23-25页 |
3.3.1 日本授权程序确保专利质量但授权时间长,对相关技术要求高 | 第23-24页 |
3.3.2 我国授权程序相对使授权时间缩短却未能保证质量 | 第24-25页 |
第4章 中日外观设计专利无效程序比较 | 第25-32页 |
4.1 中国外观设计专利无效程序 | 第25-27页 |
4.2 日本外观设计无效程序 | 第27-29页 |
4.3 中日外观设计专利无效程序优劣比较 | 第29-32页 |
4.3.1 我国外观设计专利无效程序过长,并易陷入“循环诉讼”怪圈 | 第29-30页 |
4.3.2 日本外观设计无效程序较短,但也未摆脱“循环诉讼”的怪圈 | 第30-31页 |
4.3.3 专利复审委在无效程序中的地位不明确,造成行政资源的浪费 | 第31-32页 |
第5章 对我国外观设计专利确权程序改进建议 | 第32-36页 |
5.1 对外观设计专利授权程序的完善需要引入部分实质审查程序 | 第32-33页 |
5.2 无效程序设置的设想 | 第33-36页 |
5.2.1 减少无效程序审级 | 第33页 |
5.2.2 赋予法院对外观设计专利有效性的改判权 | 第33-34页 |
5.2.3 明确专利复审委员会的地位 | 第34-36页 |
结语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
个人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