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23页 |
一、 选题缘由 | 第9-10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三、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0-15页 |
(一) 角色游戏 | 第10-11页 |
(二) 性别角色及其刻板印象 | 第11-12页 |
(三) 性别角色认同 | 第12-13页 |
(四) 性别双向化理论 | 第13-15页 |
四、 文献综述 | 第15-23页 |
(一) 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理论 | 第15-16页 |
(二) 幼儿性别角色社会化的研究 | 第16-17页 |
(三) 幼儿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17-20页 |
(四) 角色游戏对幼儿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影响 | 第20-21页 |
(五) 关于性别双向化理论的研究 | 第21-22页 |
(六) 文献评述 | 第22-23页 |
第二章 研究设计 | 第23-29页 |
一、 研究对象 | 第23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23-29页 |
(一) 观察法 | 第24-25页 |
(二) 访谈法 | 第25-29页 |
第三章 幼儿性别角色认同现状与分析 | 第29-37页 |
一、 幼儿生理性别角色的认同现状 | 第29-30页 |
(一) 幼儿对生理性别的认知 | 第29页 |
(二) 幼儿对男女差异的认知 | 第29-30页 |
二、 角色游戏中幼儿社会性别角色认同现状与分析 | 第30-37页 |
(一) 幼儿对游戏角色的选择 | 第31-33页 |
(二) 幼儿对游戏角色的期盼 | 第33-34页 |
(三) 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言行特点 | 第34-37页 |
第四章 角色游戏中教师介入的现状与分析 | 第37-43页 |
一、 研究初始阶段教师介入的现状与分析 | 第37-40页 |
(一) 教师的性别意识对幼儿游戏的影响 | 第37-39页 |
(二) 游戏中教师介入行为的现状与分析 | 第39-40页 |
二、 性别双向化理论指导下教师介入行为的现状与分析 | 第40-43页 |
第五章 讨论 | 第43-49页 |
一、 幼儿对游戏角色的选择与期盼间不一致的讨论 | 第43页 |
二、 幼儿性别角色刻板印象影响因素的讨论 | 第43-49页 |
(一) 幼儿自身性别差异 | 第44-45页 |
(二) 家庭因素 | 第45页 |
(三) 教师因素 | 第45-47页 |
(四) 同伴群体因素 | 第47-4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49-53页 |
一、 研究结论 | 第49页 |
二、 消除幼儿性别角色认同刻板印象的建议 | 第49-53页 |
(一) 幼儿教师应突破自身性别角色的局限,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 | 第50页 |
(二) 以角色游戏为载体实施性别双向化教育,消除幼儿性别角色认同中的刻板印象 | 第50-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附录 | 第55-59页 |
附录A 幼儿访谈提纲 | 第55-58页 |
附表1:幼儿生理性别认同访谈记录表 | 第55-57页 |
附表2:社会性别认同访谈记录表 | 第57-58页 |
附录B 教师访谈提纲 | 第58-59页 |
附表3:角色游戏观察记录表 | 第58-59页 |
后记 | 第59-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