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的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8页 |
1.2.1 税收优惠对研发投入的影响研究 | 第12-13页 |
1.2.2 税收优惠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 第13-15页 |
1.2.3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研究 | 第15-17页 |
1.2.4 文献述评 | 第17-18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8-19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1.4 创新点 | 第19-20页 |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20-24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0-21页 |
2.1.1 研发投入 | 第20页 |
2.1.2 经营绩效 | 第20-21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1-24页 |
2.2.1 熊彼特技术创新理论 | 第21页 |
2.2.2 市场失灵理论 | 第21-22页 |
2.2.3 税收激励理论 | 第22-24页 |
3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演进与创业板上市公司研发现状 | 第24-31页 |
3.1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演进阶段及其特征 | 第24-27页 |
3.1.1 形成和推进阶段 | 第25页 |
3.1.2 突破和规范阶段 | 第25-26页 |
3.1.3 科学和完善阶段 | 第26-27页 |
3.2 创业板上市公司研发现状的统计分析 | 第27-31页 |
3.2.1 整体研发现状 | 第27-28页 |
3.2.2 不同行业研发现状 | 第28-30页 |
3.2.3 创业板上市公司研发现状特征 | 第30-31页 |
4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影响的理论分析与假设 | 第31-33页 |
4.1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对研发投入影响的理论分析与假设 | 第31-32页 |
4.2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对经营绩效影响的理论分析与假设 | 第32-33页 |
5 研究设计 | 第33-44页 |
5.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 第33页 |
5.2 变量定义 | 第33-37页 |
5.2.1 被解释变量 | 第33-34页 |
5.2.2 解释变量 | 第34页 |
5.2.3 控制变量 | 第34-37页 |
5.3 研究方法 | 第37页 |
5.4 模型构建 | 第37-44页 |
5.4.1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对研发投入影响的模型构建 | 第37页 |
5.4.2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对经营绩效影响的模型构建 | 第37-44页 |
6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对创业板上市公司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44-71页 |
6.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4-50页 |
6.1.1 全样本分析 | 第44-47页 |
6.1.2 区域样本分析 | 第47-50页 |
6.2 Pearson相关性分析 | 第50-54页 |
6.3 全样本回归分析 | 第54-60页 |
6.3.1 方差膨胀因子检验 | 第54页 |
6.3.2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对研发资金投入影响的回归分析 | 第54-56页 |
6.3.3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对研发人员投入影响的回归分析 | 第56-58页 |
6.3.4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对经营绩效影响的回归分析 | 第58-60页 |
6.4 区域异质性回归分析 | 第60-68页 |
6.4.1 东部区域 | 第60-62页 |
6.4.2 中部区域 | 第62-65页 |
6.4.3 西部区域 | 第65-68页 |
6.5 稳健性检验 | 第68-71页 |
7 研究结论及展望 | 第71-76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71-73页 |
7.2 对策建议 | 第73-75页 |
7.2.1 政策层面 | 第73-74页 |
7.2.2 企业层面 | 第74-75页 |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75-76页 |
7.3.1 研究不足 | 第75页 |
7.3.2 展望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3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3-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