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2-17页 |
1.2.1 近红外光谱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2.2 化学计量学 | 第12-13页 |
1.2.3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烟草行业的应用研究 | 第13-15页 |
1.2.4 烟叶成熟度与外观质量和叶片结构的关系 | 第15页 |
1.2.5 烟叶成熟过程化学成分变化研究 | 第15-16页 |
1.2.6 烟叶成熟过程色素变化研究 | 第16-17页 |
1.2.7 烟叶烤后质量变化的研究进展 | 第17页 |
1.3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1.4 论文研究主要内容与方法 | 第18-19页 |
第2章 烟叶近红外光谱模型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19-24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19-21页 |
2.1.1 试验品种与地点 | 第19页 |
2.1.2 试验设计 | 第19-20页 |
2.1.3 近红外光谱采集 | 第20页 |
2.1.4 光谱预处理方法 | 第20-21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1-23页 |
2.2.1 光谱预处理 | 第21页 |
2.2.2 近红外光谱的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 第21-22页 |
2.2.3 近红外光谱光照度与温度的校正系数 | 第22-23页 |
2.3 讨论与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烟叶成熟度定性分析研究 | 第24-31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24-26页 |
3.1.1 试验与材料 | 第24页 |
3.1.2 光谱采集 | 第24-25页 |
3.1.3 光谱预处理方法 | 第25页 |
3.1.4 分类建模方法 | 第25-26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26-30页 |
3.2.1 光谱预处理及样本划分 | 第26-27页 |
3.2.2 不同分类模型比较 | 第27-30页 |
3.3 讨论与小结 | 第30-31页 |
第4章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烟叶成熟度数字化研究 | 第31-36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31-33页 |
4.1.1 试验与材料 | 第31-32页 |
4.1.2 光谱采集与SPAD值测定 | 第32页 |
4.1.3 偏最小二乘法(PLS) | 第32页 |
4.1.4 模型评价方法 | 第32-33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33-35页 |
4.2.1 光谱预处理方法选择 | 第33页 |
4.2.2 烟叶样本划分 | 第33-34页 |
4.2.3 烟叶成熟度光谱SPAD定量预测模型的研究 | 第34-35页 |
4.3 讨论与小结 | 第35-36页 |
第5章 烟叶成熟度的判别及烤后烟叶质量的研究 | 第36-40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36页 |
5.1.1 试验品种与地点 | 第36页 |
5.1.2 试验设计 | 第36页 |
5.1.3 测定方法 | 第36页 |
5.2 结果与分析 | 第36-39页 |
5.2.1 烤后样本烟叶物理性状比较 | 第36-37页 |
5.2.2 烤后烟叶外观质量比较 | 第37-38页 |
5.2.3 烤后烟叶化学成分比较 | 第38-39页 |
5.3 讨论与小结 | 第39-40页 |
第6章 结论 | 第40-43页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40-41页 |
6.2 本研究创新点 | 第41页 |
6.3 展望 | 第4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作者简介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