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镜头偏心误差的自动化测量技术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15页 |
1.1 概述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课题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2 光学镜头偏心误差测量方法分析 | 第15-25页 |
2.1 光学镜头偏心误差来源 | 第15页 |
2.2 偏心误差含义及理论表征 | 第15-17页 |
2.3 中心偏误差测量方法 | 第17-23页 |
2.3.1 反射式激光定心法 | 第17-18页 |
2.3.2 反射式准直成像法 | 第18-19页 |
2.3.3 反射式干涉测量法 | 第19-20页 |
2.3.4 透射式准直成像法 | 第20-22页 |
2.3.5 三坐标测量法 | 第22页 |
2.3.6 测量方法评价 | 第22-2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3 中心偏测量系统测量原理及结构设计 | 第25-47页 |
3.1 反射式中心偏测量原理 | 第25-26页 |
3.2 中心偏误差表面像的分析 | 第26-31页 |
3.2.1 球心像位置计算 | 第26-29页 |
3.2.2 偏心误差计算 | 第29-31页 |
3.3 测量系统主要组成及功能分析 | 第31-36页 |
3.3.1 测量系统整体组成 | 第31-33页 |
3.3.2 ZX-3型内调焦定心仪系统分析 | 第33-34页 |
3.3.3 工作距离和放大倍率的读取 | 第34-36页 |
3.4 各部件选型分析 | 第36-42页 |
3.4.1 位移台的选择 | 第36-39页 |
3.4.2 位移控制器的选择 | 第39-40页 |
3.4.3 光电探测器的选择 | 第40-42页 |
3.5 机械结构设计 | 第42-46页 |
3.5.1 内调焦主体结构设计 | 第42-43页 |
3.5.2 电动调焦组结构设计 | 第43-44页 |
3.5.3 CMOS相机连接件设计 | 第44-45页 |
3.5.4 中心偏测量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 第45-4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4 数字图像的采集与处理 | 第47-53页 |
4.1 图像的采集 | 第47页 |
4.2 数字图像处理算法与分析 | 第47-52页 |
4.2.1 图像增强 | 第48-49页 |
4.2.2 图像二值化 | 第49页 |
4.2.3 形态学图像处理 | 第49-51页 |
4.2.4 曲线拟合 | 第51-52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5 自动化测量软件实现 | 第53-64页 |
5.1 软件整体概述 | 第53-54页 |
5.2 位移台控制 | 第54-56页 |
5.3 调焦控制 | 第56-57页 |
5.4 图像处理流程 | 第57-60页 |
5.5 软件整体流程 | 第60-62页 |
5.6 测量软件界面 | 第62-63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6 系统误差分析与测试 | 第64-68页 |
6.1 误差分析 | 第64-65页 |
6.2 测试结果分析 | 第65-68页 |
7 结论及展望 | 第68-69页 |
7.1 结论 | 第68页 |
7.2 展望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