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2-2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5页 |
1.1.1 全国乃至西安的人口老龄化现状及特征 | 第12-13页 |
1.1.2 纺织城旧住区的老龄人口比例逐渐增加 | 第13-14页 |
1.1.3 纺织城旧住区的物质空间环境亟待适老化改造 | 第14-15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3 研究的相关概念 | 第16-17页 |
1.3.1 住区户外活动空间 | 第16-17页 |
1.3.2 适老性设计 | 第17页 |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7-24页 |
1.4.1 国外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 | 第17-19页 |
1.4.2 国内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 | 第19-24页 |
1.5 研究内容、方法及研究框架 | 第24-28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24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1.5.3 研究框架 | 第25-28页 |
2 住区老年人户外活动行为与活动空间研究 | 第28-46页 |
2.1. 老年人基本特征及需求 | 第28-35页 |
2.1.1 生理特征及需求 | 第28-31页 |
2.1.2 心理特征及需求 | 第31-32页 |
2.1.3 社会特征及需求 | 第32-35页 |
2.2. 住区老年人的户外活动行为 | 第35-40页 |
2.2.1 老年人户外活动范围 | 第35-36页 |
2.2.2 住区老年人户外活动特征 | 第36-38页 |
2.2.3 住区老年人户外活动形式 | 第38-39页 |
2.2.4 住区老年人户外活动类型 | 第39-40页 |
2.3 住区户外活动空间适老性设计原则 | 第40-42页 |
2.3.1 无障碍原则 | 第40-41页 |
2.3.2 安全性原则 | 第41页 |
2.3.3 通达性原则 | 第41页 |
2.3.4 识别性原则 | 第41-42页 |
2.3.5 舒适性原则 | 第42页 |
2.3.6 交往性原则 | 第42页 |
2.4 适宜老年人的住区户外活动空间特性 | 第42-43页 |
2.4.1 空间的层次性 | 第42-43页 |
2.4.2 空间的领域性 | 第43页 |
2.4.3 空间功能的复合性和渗透性 | 第4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3-46页 |
3 纺织城四棉住区老年人户外活动及其空间使用现状研究 | 第46-74页 |
3.1 纺织城及其旧住区的整体概况 | 第46-50页 |
3.1.1 纺织城的历史变迁 | 第46-47页 |
3.1.2 纺织城旧住区的现状特征 | 第47-50页 |
3.1.3 四棉住区的基本概况 | 第50页 |
3.2 四棉住区物质空间现状 | 第50-56页 |
3.2.1 住宅现状 | 第52页 |
3.2.2 道路交通现状 | 第52-53页 |
3.2.3 绿化景观现状 | 第53-54页 |
3.2.4 公共服务设施现状 | 第54-55页 |
3.2.5 户外环境设施现状 | 第55-56页 |
3.3 四棉住区老年人户外活动行为调研 | 第56-61页 |
3.3.1 老年人类型及特征 | 第56-57页 |
3.3.2 老年人户外活动方式及时段 | 第57-59页 |
3.3.3 老年人户外活动的空间分布 | 第59-61页 |
3.4 四棉住区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现状调研 | 第61-67页 |
3.4.1 住区出入口空间 | 第61-62页 |
3.4.2 道路交叉口空间 | 第62-63页 |
3.4.3 现有休闲健身空间 | 第63页 |
3.4.4 单元楼入口空间 | 第63-64页 |
3.4.5 建筑凹角空间 | 第64-65页 |
3.4.6 私人院落空间 | 第65页 |
3.4.7 步行空间 | 第65-67页 |
3.5 户外活动空间的适老性现状分析及总结 | 第67-71页 |
3.5.1 户外活动场所缺乏 | 第67-68页 |
3.5.2 活动空间层次单一 | 第68-69页 |
3.5.3 为老设施不完善 | 第69-70页 |
3.5.4 步行条件差 | 第70-71页 |
3.5.5 绿化形式单调,缺乏养护管理 | 第7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71-74页 |
4 纺织城四棉住区户外活动空间适老性规划设计框架 | 第74-96页 |
4.1 户外活动空间适老性规划设计原则 | 第74-75页 |
4.1.1 邻里永续原则 | 第74页 |
4.1.2 安全弥补原则 | 第74-75页 |
4.1.3 历史延续原则 | 第75页 |
4.2 户外活动空间适老性布局策略 | 第75-78页 |
4.2.1 均匀分布 | 第75-76页 |
4.2.2 合理分级 | 第76-77页 |
4.2.3 复合渗透 | 第77页 |
4.2.4 循环交通 | 第77-78页 |
4.3 适老性的户外活动空间构成 | 第78-80页 |
4.3.1 公共活动空间 | 第78页 |
4.3.2 小型交流空间 | 第78-79页 |
4.3.3 静态休憩空间 | 第79页 |
4.3.4 步行空间 | 第79-80页 |
4.4 户外活动空间适老性设计要点 | 第80-85页 |
4.4.1 形成主次分明的空间结构 | 第80-81页 |
4.4.2 提供复合多样的空间种类 | 第81-82页 |
4.4.3 创造易于交流的私密空间 | 第82页 |
4.4.4 重视室内外之间的过渡地带 | 第82页 |
4.4.5 提供专门的健身锻炼空间 | 第82-83页 |
4.4.6 创造更好的景观观赏空间 | 第83-84页 |
4.4.7 通过细节设计增强老年人的环境感知度 | 第84-85页 |
4.5 户外活动空间的适老性设计要素 | 第85-93页 |
4.5.1 坡道、扶手等无障碍设施 | 第85-86页 |
4.5.2 多样化的休息座椅 | 第86-88页 |
4.5.3 保证安全的地面铺装 | 第88-89页 |
4.5.4 宜人的绿化及景观小品 | 第89-90页 |
4.5.5 适老性的健身器材 | 第90-91页 |
4.5.6 适老性的户外标识 | 第91-92页 |
4.5.7 适老性的户外照明 | 第92-93页 |
4.5.8 满足老年人特殊需要的其他设施 | 第93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93-96页 |
5 纺织城四棉住区户外活动空间适老性规划设计研究 | 第96-118页 |
5.1 四棉住区户外活动空间适老性改造策略 | 第96-98页 |
5.1.1 增设适老性的户外活动场地 | 第96-97页 |
5.1.2 完善户外活动空间层次 | 第97页 |
5.1.3 合理利用闲置空间 | 第97页 |
5.1.4 增设适老性的空间设施 | 第97页 |
5.1.5 改善步行空间,提高路面质量 | 第97页 |
5.1.6 改善绿化空间环境,加强绿化养护管理 | 第97-98页 |
5.2 四棉住区户外活动空间适老性整体规划 | 第98-103页 |
5.2.1 活动空间系统适老性规划设计 | 第98-99页 |
5.2.2 步行空间系统适老性规划设计 | 第99-100页 |
5.2.3 绿化空间系统适老性规划设计 | 第100-102页 |
5.2.4 夜间照明系统适老性规划设计 | 第102-103页 |
5.2.5 其他设施适老性规划设计 | 第103页 |
5.3 典型空间的适老性规划设计 | 第103-117页 |
5.3.1 典型空间一——中心活动场地 | 第103-108页 |
5.3.2 典型空间二----院落活动场地 | 第108-112页 |
5.3.3 典型空间三——宅前活动场地 | 第112-11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17-118页 |
6 结语 | 第118-122页 |
6.1 论文结论 | 第118-119页 |
6.2 研究不足及展望 | 第119-122页 |
致谢 | 第122-124页 |
参考文献 | 第124-128页 |
图表目录 | 第128-132页 |
图录 | 第128-130页 |
表录 | 第130-13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32-134页 |
参与的工程项目 | 第132页 |
研究项目 | 第132页 |
发表论文 | 第132-134页 |
附录 | 第134-1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