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工程论文--农业机械及农具论文--农业运输、装卸机具,贮藏设备论文

大坡度山地果园运输机自适应重力阻尼装置的研究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3页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11-14页
        1.1.1 国内柑橘的生产情况第11-12页
        1.1.2 我国柑橘机械化生产情况第12-13页
        1.1.3 课题研究的意义第13-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20页
        1.2.1 国外果园运输机械研发现状第14-17页
        1.2.2 国内果园运输机械研发现状第17-20页
    1.3 研究内容第20页
    1.4 创新点第20-21页
    1.5 技术路线第21-22页
    1.6 本章小结第22-23页
第二章 大坡度山地果园运输机自适应重力阻尼装置的设计第23-35页
    2.1 大坡度山地果园运输机的总体方案设计第23-25页
        2.1.1 设计要求第23页
        2.1.2 总体结构设计第23-24页
        2.1.3 大坡度山地果园运输机的工艺流程和工作原理第24-25页
    2.2 自适应重力阻尼装置的设计第25-32页
        2.2.1 设计要求第25页
        2.2.2 鼓式制动器的组成及分类第25-28页
        2.2.3 制动方式的确定第28-31页
        2.2.4 自适应重力阻尼装置的设计第31-32页
    2.3 其它部件的设计第32-34页
        2.3.1 轮对传动装置第32页
        2.3.2 遥控刹车装置的设计第32-34页
        2.3.3 底部停车遥控装置第34页
    2.4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三章 自适应重力阻尼装置的动力学模型分析第35-42页
    3.1 动力学模型分析的目的第35页
    3.2 自适应重力阻尼装置的力学模型的建立第35-36页
    3.3 动力学模型分析第36-41页
        3.3.1 制动蹄的力学分析第36-38页
        3.3.2 重力传动力学分析第38-39页
        3.3.3 匀速制动分析第39-40页
        3.3.4 轮对传动装置的打滑分析第40-41页
    3.4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四章 自适应重力阻尼装置制动鼓的热-结构耦合分析第42-57页
    4.1 分析目的第42页
    4.2 自适应重力阻尼装置的生热和散热过程分析第42-44页
        4.2.1 制动过程中的摩擦生热第42-43页
        4.2.2 制动过程中的散热分析第43-44页
    4.3 ANSYS热-结构耦合分析过程简介第44-45页
    4.4 接触类型、方式、算法的选择第45-47页
        4.4.1 ANSYS Workbench14.0接触类型第45-46页
        4.4.2 ANSYS Workbench14.0接触方式第46页
        4.4.3 ANSYS Workbench14.0接触算法第46-47页
    4.5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47-52页
        4.5.1 建模基本原则第47页
        4.5.2 三维模型的建立第47-49页
        4.5.3 制动装置的物性参数第49页
        4.5.4 网格划分第49-50页
        4.5.5 接触设置与边界条件第50-52页
    4.6 制动鼓热分析第52-54页
        4.6.1 热分析载荷施加第52页
        4.6.2 热分析计算结果第52-54页
    4.7 制动鼓的热-结构耦合分析第54-56页
        4.7.1 结构分析约束、载荷施加第54页
        4.7.2 耦合分析计算结果第54-56页
    4.8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五章 自适应重力阻尼装置的设计与试验研究第57-70页
    5.1 试验目的第57页
    5.2 试验对象第57页
    5.3 试验台设计、搭建第57-66页
        5.3.1 试验台总体结构设计第57-58页
        5.3.2 关键部件的选用与介绍第58-60页
        5.3.3 试验台的三维建模及运动仿真第60-65页
        5.3.4 试验台的搭建第65-66页
    5.4 试验第66-69页
        5.4.1 试验方法第66页
        5.4.2 试验结果及分析第66-68页
        5.4.3 散热器的设计及温升试验第68-69页
    5.5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第70-72页
    6.1 主要结论第70-71页
    6.2 展望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7页
致谢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铁公共艺术与城市视觉形象的共生性研究--以西安地铁1号线为例
下一篇:广义文克尔地基上四边自由矩形薄板弯曲问题的Galerkin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