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2.1 重载铁路隧道特点及损伤分类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重载铁路隧底围岩劣化机理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3 重载铁路隧道结构损伤机理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2.4 存在的问题 | 第16-17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1.3.1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第2章 重载铁路隧底结构损伤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19-31页 |
2.1 重载铁路隧道特点 | 第19-20页 |
2.2 重载铁路隧道损伤特征 | 第20-24页 |
2.2.1 重载铁路隧道病害特点 | 第20-22页 |
2.2.2 重载铁路隧道病害发生位置 | 第22-24页 |
2.3 重载铁路隧道隧底损伤影响因素 | 第24-27页 |
2.3.1 列车动载 | 第24-25页 |
2.3.2 隧底围岩 | 第25页 |
2.3.3 地下水 | 第25-27页 |
2.4 重载铁路隧道损伤类型 | 第27-30页 |
2.4.1 上部拱墙结构损伤 | 第27-28页 |
2.4.2 下部隧底结构损伤 | 第28-3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重载铁路隧道隧底围岩损伤劣化机理 | 第31-59页 |
3.1 室内模型试验系统 | 第31-33页 |
3.1.1 隧底结构和模型试验箱 | 第31-32页 |
3.1.2 列车模拟装置及仪器 | 第32-33页 |
3.1.3 试验工况 | 第33页 |
3.2 试验相似原理和材料 | 第33-35页 |
3.2.1 围岩材料 | 第33-34页 |
3.2.2 混凝土材料 | 第34-35页 |
3.3 泵吸作用下隧底围岩脱空演化规律 | 第35-44页 |
3.3.1 隧底围岩脱空现象 | 第35-36页 |
3.3.2 隧底围岩冲刷特征 | 第36-44页 |
3.4 围岩脱空状态下隧底结构受力 | 第44-58页 |
3.4.1 卵石土围岩 | 第44-48页 |
3.4.2 黏性土围岩 | 第48-53页 |
3.4.3 砂质土围岩 | 第53-5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4章 重载铁路隧道隧底围岩力学参数衰减规律 | 第59-79页 |
4.1 围岩劣化计算离散元模型 | 第59-64页 |
4.1.1 围岩参数的标定 | 第59页 |
4.1.2 围岩冲刷模型 | 第59-62页 |
4.1.3 围岩劣化模型 | 第62-63页 |
4.1.4 计算工况 | 第63-64页 |
4.2 隧底临界冲刷动水压力 | 第64-67页 |
4.2.1 颗粒流失特点 | 第64-65页 |
4.2.2 临界冲刷动水压力 | 第65-67页 |
4.3 隧底围岩脱空劣化范围 | 第67-69页 |
4.3.1 隧底围岩脱空率 | 第67页 |
4.3.2 隧底围岩劣化深度 | 第67-69页 |
4.4 隧底围岩指标劣化幅度 | 第69-76页 |
4.4.1 孔隙水压力引起的围岩劣化 | 第70-72页 |
4.4.2 颗粒溶蚀流失引起的围岩劣化 | 第72-7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6-79页 |
第5章 隧底围岩劣化对结构影响规律 | 第79-101页 |
5.1 渗流作用下隧底结构受力特征 | 第79-87页 |
5.1.1 计算模型 | 第79-80页 |
5.1.2 隧道渗流场分布 | 第80-83页 |
5.1.3 隧道洞身围岩压力 | 第83-86页 |
5.1.4 隧道位移分析 | 第86-87页 |
5.2 隧底围岩劣化对结构安全影响规律 | 第87-99页 |
5.2.1 计算模型 | 第88-89页 |
5.2.2 围岩劣化与弹性反力系数转换关系 | 第89-92页 |
5.2.3 隧底中心下方围岩劣化对结构安全性的影响 | 第92-96页 |
5.2.4 隧底侧下方围岩劣化对结构安全性的影响 | 第96-99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99-101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01-104页 |
致谢 | 第104-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1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111页 |